我最不喜欢凛冬。呼啸的寒风中总让人不自觉得缩着脖子,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有时全副武装到只露出两只眼睛观望世界,看上去似乎有些滑稽;一年接近尾声,总要想想年初的宏伟计划,到今天确实没有完成多少,就不免有些神伤。即使是那别人认为很幸运的生日——12月25日,我也觉得全然没有多少欢喜,每每过完生日,就意味着一年要结束。还有,各大店面所谓的“生日免费”的说法,最后都要补充一个“节假日除外”,所以,我至今没有吃过一次免费生日餐。这些对凛冬的情愫持续了十几年,今年却被打破了,因为认识了一个作家——张亚凌。
其实早在2013年就认识了张老师(她不认识我),那时加入了某报读者QQ群,就发现有这么一位天天写文章,天天早上六点左右在群上发文章的语文老师。她写的文章,是些许生活感悟、校园生活等,也是我们平时所经历的,但是观之后总让我反思:我怎么没有把它们变成文字的冲动?感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都能随意捕捉,看似任意写之,但是字里行间能让我们心生温暖。我也很惊诧于她的毅力和捕捉生活的慧心,就这样,我一直默默关注着张老师。后来学校出模考现代文阅读题,需要原创的文章,我猛然间想起了张老师的文章非常符合中考思路,才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发现很多文章都已被出成模考或中考题。就不觉更加惊诧,作为陕西籍作家的张老师在全国还挺出名的,但是为什么陕西人知道的并不多。怀着忐忑的心加了张老师的微信,并告诉想用她文章出题的事情,没想到张老师慷慨应允,一切都交流都非常顺畅,朴素的言语中让人万分感激。当我们拿捏不准文章的主题向张老师请教时,张老师却鼓励我们大胆解读,并说:“写作和解读是两码事,解读者不必考虑作者怎么想,因为解读已经进入了再次创作?”一席话给人一种拨云见日的欣喜和感动。
和张老师渐渐熟识了,加入了她创办的“‘心愉悦’微写作”群,也近距离地接触了张老师。我突然心生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把我们的眼睛比作筛子,那么作家的眼睛就是漏孔细密的筛子,因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过滤不出他们的眼睛,而所谓比较能写的我们的眼睛,就是漏孔较大的筛子,只能阻挡一些有感触的事情。我把这个观点分享给学生的时候,学生都笑着说,他们的眼睛只是一个洞,生活中的事都被过滤掉了。我确实佩服作家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慧心,并尽可能向他们靠拢。我把近期和以前写的文章发给她看,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张老师都给我提了很多的建议,帮我寻找写作素材,鼓励我投稿。当我看见自己的小文一篇篇地印在报刊上的时候,内心所产生的欢喜无法用言语表达。同时,也感谢张老师不断地敦促,不断地提点和鼓励。张老师知道我的小文登报之后,也发来消息祝贺,言语中总是那么温暖,让人心生感动。“好好努力,不辜负那个(指我工作的学校)平台。”“不用十年,你会成为第二个我?”这些话语对我的鼓励是巨大的,让我在这个冬天倍感温暖。生命中的繁琐平淡都随着写作日益生动起来,恍如盛夏午后斑驳的树影,在岁月的深处明明灭灭,任窗外车水马龙,任旁人谈天说地,我只要静守写作的时光,内心深处便宛若有一眼涌动的深泉,兀自翻滚而不能自已。抬眼凝视,窗玻璃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想着张老师给予我的感动,感觉冬阳亦如春阳,整个人瞬间有了一份暖?
新闻推荐
今日零时油价迎来3连跌本报记者李宗华摄11月30日24时起,本轮成品油限价迎来年内首个“三连跌”,陕西省92号汽油和0号柴...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