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锡伦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街曾开过一家大名鼎鼎的包席馆子“姑姑筵”的分店“不醉无归小酒家”。它是由近代黄派川菜创始人、人称“儒厨”的著名川菜大师黄敬临同他的大儿子黄明全所开,地址就在陕西街西口。
“不醉无归小酒家”的命名取自《诗经》“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之句。酒家虽小,名气却很大,特聘聚丰园名厨张正华在这里主厨。这里的葱烧鲫鱼、红烧舌掌、蒜泥肥肠、豆泥汤、宫保鸡丁等特色菜,足以令食客大饱口福。其店堂清雅宜人,食客盈门。酒家门前常常停有豪华汽车,那时成都私人汽车特少,不难想象他的食客是何许人也。一些寓居成都的老外“密司脱”间或也安坐其间,大快朵颐。不少从外省入川的文化界知名人士也喜欢在此一聚。某一日,诗人卞之琳与朋友张充和小姐应邀到不醉无归小酒家赴宴。“联翩而至的尚有何其芳和方敬等人,做东的是朱光潜。卞之琳是朱光潜的密友,朱光潜知道他苦苦暗恋着张充和,而张彼时刚刚游历到成都,二人难得一见,朱光潜自然是要撮合一番的。”(雷文景《先光潜诗酒花香蜀中行》)抗战时期,教育家叶圣陶和史学大师陈寅恪都曾在陕西街客居过。叶圣陶住陕西街开明书店成都办事处,而陈寅恪一家人则居陕西街挨到半边桥南街的一个小巷里,是燕京大学事先租赁好的一户民房。小巷旁即是“不醉无归小酒家”。
1942年4月23日,叶圣陶在日记中记道:“十一时仍返陕西街,雪舟招余与彬然、雨岩往‘小酒家’小吃,吃菜三色,值八十余元,亦太奢矣。”(叶圣陶《我与四川》)于是,坊间便有人以“不醉无归小酒家”订价太高,嫉而诟之曰:“不醉乌龟”(谐音无归)。“不醉乌龟”也就成了宴饮劝酒时的一个激将法:“喝喝喝哦!不醉就是乌龟啊!”在陈寅恪长女陈流求的记忆里“不醉无归小酒家”很有名,但父母一次也没去吃过。为何没去?陈流求有段回忆文字,大体可以成为一种诠释。她说:“抗战以后,通货膨胀,母亲多病,药瓶瓶,药罐罐。小妹妹也是病秧子。”“父亲有时想吃点东西,比如一只鸡,父亲胃不好,母亲想给父亲吃得精一点,母亲就要到寄卖行去卖衣服。”“父亲治眼,母亲治心脏病,医药费花得吓人”(岱峻《风过华西坝》)
1936年大画家齐白石老人作客南门文庙后街的王瓒绪公馆。一天,画家刘既明与另一画家均偕其夫人同去看望齐白石,并请齐白石老人去“不醉无归小酒家”品尝美食。刘既明点了葱烧鲫鱼、蒜泥白肉、肥肠豌豆汤、红烧舌掌等佳肴,齐白石老人甚为赞美。其间,刘请白石老人点菜,白石老人欣然应允,点了个“脱袍鳝鱼”。哪知“不醉无归小酒家”的厨师弄不清这道湖南菜该怎么个做法,很不好意思,就请教白石老人。待白石老人详细告之后,“小酒家”厨师居然很快做了出来。其实“脱袍鳝鱼”就是剥皮鳝鱼,用川味烹之,更有风味。白石老人品尝后,赞不绝口,非常开心。(参见车辐、熊四智等著《川菜龙门阵》)可是这样美味佳肴的餐馆,不知何时就再也没开办下去了。
新闻推荐
大熊猫幼崽。张梅文/图提起国宝大熊猫,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四川省。其实,大熊猫与我们陕西也关系密切:种群密度最大的熊猫...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