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黎 见习记者 甘泉
一年一度的“双11”即将拉开序幕。11月6日,陕西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提醒消费者,在尽享购物乐趣的同时,要“擦亮”双眼,提高安全防护意识,理性消费,依法维权,避免落入网络消费陷阱。
一、真假客服,退款没准是套路
“双11”交易量大,易出现网速慢、交易迟钝的现象。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这一时机,冒充客服人员联系消费者,以货款支付失败、商品缺货需要退款等借口诱骗消费者登录“钓鱼网站”,获取消费者的银行卡信息,再哄骗消费者提供短信验证码以实施诈骗。遇到此类情况,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任何以“卡单”、未支付成功为借口索要银行卡号及验证码的行为都可能是“套路”。
二、谨慎付款,二维码真假难辨
有些打着“低价”“优惠”“奖励”等旗号的“钓鱼网站”链接,会通过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并设置二维码支付。消费者一旦扫描这些二维码并输入个人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窃取信息。消费者网购应尽量选择信誉度高的卖家,支付时使用正规的第三方支付渠道。谨慎使用二维码支付,不要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
三、新老骗局,红包、中奖莫轻信
红包要慎抢,中奖要核实。“双11”临近,各种红包纷至沓来,在消费者开心抢红包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伺机而动,放出假红包来坑骗大家。这些假红包中暗含“钓鱼网站”链接,消费者稍不留神点击,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账号密码。对于老“套路”的各种中奖信息,消费者也不要轻信,不要随意拨打其中的电话号码、点击其中的链接。
四、朋友代付,真实、伪装需甄别
“双11”期间,各种促销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法分子会通过某些即时聊天工具,伪装成亲朋好友让消费者代付款。如果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先与亲朋好友联系,核实无误后再选择正规方式付款。
遇到不法商家的“套路”,消费者该如何应对,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陕西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提醒大家:
一、选择正规平台,注重网店信誉
消费者在选择网店时,应注意其主体资格,尽量选择正规的大型第三方交易平台和信誉度高的网店,不要随意点击未经认证、来历不明的信息源推送或卖家发送的其他链接,避免误入“钓鱼网站”。
二、注重商品质量,勿信低价误导
“双11”期间,各类电商平台采取的“秒杀”“让利”“赠红包”等促销手段,很容易让消费者冲动消费。建议消费者注重商品质量,在购买商品前,先了解商品市场价格,再对促销活动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有实际优惠,警惕“明降实涨”的价格陷阱。
三、慎重预付定金,防范消费陷阱
消费者在付“预售定金”前要详细了解预售活动细则,并注意留存活动页面和商家承诺页面截图等资料,不要随意下单。
四、收货记得查验,防止出错、破损
“双11”交易量大,给商家和快递公司都带来巨大压力,忙中易出错,消费者收到货物时应尽量当面核验商品,查看货品是否无损。
五、保留购物凭证,依法维护权益
网络购物不是现场购物,保存交易消息和凭证尤其重要。消费者在网购时一定要保存交易记录,与商家的聊天记录,以及所购买商品的型号、规格、价格、交易订单等页面,作为维权证据。
新闻推荐
昨日,陕西大秦之水与梅县铁汉队的冲甲附加赛在省体战罢首回合,主队丧失了多次破门的机会,最终以1:1与对手战平,双方次回合将在...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