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武汉11月5日电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部分中小企业反映,在一些地方,优惠政策因缺乏配套细则、门槛过高等问题无法真正落地,存在“空转”现象。◆“绿色通道”推出3年只有个别地方落实
雷鸣是湖北沙洋县一家回收秸秆的再生资源加工厂负责人,每年秋天收购季节,他都为运秸秆的高成本发愁。
雷鸣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2015年就明确,各地应出台方便秸秆运输的政策措施,提高秸秆运输效率。生物质燃料行业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可是,相关‘绿色通道’政策盼了好多年,目前却只有个别省份落实到位。”
雷鸣给记者算了笔账:从沙洋运输一车30吨压缩秸秆到广东汕头,一车秸秆总运费为1.6万元。高速公路里程在1200公里左右,按每公里收费1.5元保守估算,光高速公路运输费就要1800元,仅此一项就占运费总成本超过10%。
还有中小企业反映,一些优惠政策出台了,但申请不到。此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审计署2018年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发现,陕西省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的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资金已发放的委托贷款中,有51.9%共计3.75亿元发放给9家大中型企业,未能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
◆缺配套、门槛高、透明度不高
记者调查发现,造成中小企业优惠政策“空转”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缺乏执行细则或配套措施,造成政策看得见却“摸不着”。重庆市委统战部近期调研发现,自2012年以来,重庆市出台上百个涉企扶持促进政策,但一些民营企业反映获得感不强,主要是相关优惠政策重制定轻落实。有的政策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甚至出现部门之间政策“打架”现象;有的政策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简单复制上级文件,缺乏必要的细化执行方案。
——政策门槛过高,让企业“够不着”。
——政策透明度不高,企业“看不见”。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的一项调查显示,30.8%的企业认为优惠政策宣传不到位,有些企业不了解可以享受哪些优惠。
重庆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各地具体操作细则,应通过官网等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公开,“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找熟人才能了解到,一般关系还不告诉你。”◆把政策藏着掖着是权力思维作祟
一些业内人士介绍,中小企业扶持优惠政策摸不到、够不着、看不见等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到位。
有基层干部坦言,服务好一家大企业和服务好一家中小企业,时间、精力成本差不多,但做好10家中小企业带来的政绩,却不如服务好一家大型企业带来的GDP更显眼。
此外,“支持中小企业政策藏着掖着,背后还是权力思维在作祟。”有受访企业负责人说,原本就应公平竞争、平等享受的扶持政策,演变成看企业与相关职能部门关系远近,再选择是否告知、是否给予扶持,“就是把公共政策变成部门或个人的权力资源”。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等专家表示,应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各地配套方案、门槛设置等情况的督导、检查,进一步提升政策信息透明度,让中小企业能够通过政策释放活力、得到发展。
新闻推荐
陕煤集团援藏女干部常昱家庭入选“乡约2018中国十大爱情故事”提名奖
近日,从全国总工会获悉,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援藏女干部常昱家庭通过陕煤集团工会、省能源化工地质工会、省总工会等各级女...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