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庭杨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首名叫《小草在歌唱》的政治抒情长诗,一经发表,就引起极大反响,在千百万中国人心中引起共鸣,该诗为悼念张志新烈士而写,它是新时期诗歌创作里程碑式的作品。
该诗的作者叫雷抒雁,多年来,我从很多报纸刊杂志上读到他的诗歌散文作品,特别是他的诗歌,清新、隽永,含蓄而不朦胧,易懂又不直白,浓郁的乡土味和强烈的家国情怀,令我对他的诗爱不释手。遗憾的是,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十多部散文随笔集,我在书店却从未买到过,好在近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买到了他的散文随笔作品集《舌苔上的记忆》,慰藉了我对他作品的渴望,让我对他的记忆从思想到舌苔。
《舌苔上的记忆》一书共分四辑,分别叫《关中记忆》、《源源亲情》、《智者沉思》、《闲者逸致》。但我最喜欢第一辑《关中记忆》。
《关中记忆》主要回忆家乡关中的往事,儿童、少年时代的逸事,家乡的风土人情。在《舌苔上的记忆》一文中,他写了居京和外出的陕西乡党们,吃羊肉泡馍的吃相,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让人想起麦收时节在关中平原上卖力的麦客们,一片喳喳挥镰割麦的欢快响声。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乡间聊斋》写关中平原乡间的传说,蓬勃在田野里的顽强的想象力。《忙年》写故乡年关时准备年货的繁忙、快乐。《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派饭》回忆小时候乡干部到农家吃派饭的情景,那时候的乡干部让人感到亲切,与农民打成一片。《扫云》写小时候家乡遭遇连绵阴雨,无法收麦,大人们用布料或彩纸扎成红衣绿裤的扫云娃娃,挂在屋檐下,在风中扫来扫去,欲把乌云当作垃圾扫开。多么绚丽的幻想之花,绽放在农民苦透的日子里。《野教》像一篇儿童小说,通过爷爷、奶奶、父母带着大俗的玩笑和真情的说教,让野外教育难以忘怀。
雷抒雁在《舌苔上的记忆》中,不管是《源源亲情》、《智者沉思》、《闲者逸致》都紧紧围绕故乡陕西,关中平原,童年,少年,写家乡的风俗,写家乡的方言,写家乡的人与事,无不浸透作者的深情,特别是作者在好多篇文章中,都把家乡和历史,传说,典故结合,纵横开阖,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铺陈广阔深厚的人文精神,不断把陕西关中平原的历史大餐、文化大餐留给我们品尝。他对家乡无法释怀的情感,那么浓烈,带着黄土气息,羊肉泡馍的气味,让人从思想、情感到舌苔都感受到一次狼吞虎咽。雷抒雁先生居京几十年,他写家乡的风俗,写小时候的事情,还那么细致、详尽,历历在目,把家乡有滋有味、浓墨重彩地展示给读者,这得益于他剪不断的乡土情结和诗人情怀。
雷抒雁还乐于帮助文学新人。1992年,他在主编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双月刊《五月文学》时,我冒昧给他寄去了一组诗,在我与他既未通过信,也未曾谋过面的情况下,他很快就将《春天的孩子》、《把孩子交给春天》两首拙作编发在1992年第五期《五月文学》杂志上,使我对他心存感激。
雷抒雁先生于2013年2月14日因病离世,享年71岁,但他留给我的记忆是深刻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齐卉)8月6日,副省长魏增军在省气象局调研气象服务工作,了解主汛期陕西省天气预测预报情况,研究安排主汛期气象防灾...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