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显示,包括陕西等多个省份上半年社融规模增量同比出现减少。
>>全国五成以上金融资源在东部
今年上半年全国社融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03万亿元,创下了历史新低。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上半年社融规模增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表外融资降幅明显,人民币贷款等表内融资虽有增加,但未能弥补相应的融资缺口,这也是去年底以来一系列强监管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分地区来看,上半年广东社融规模增量11269亿元,在各省份中居首;江苏、浙江和北京分别为9433亿元、9206亿元和6868亿元,排名二至四位。其余省份上半年的社融规模增量都未超过5000亿元,最少的海南仅有85亿元。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华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金融资源的分配存在区域不平衡状况。东部地区以占全国不到四成的人口拥有全国五成以上的社融资金;中、西部地区分别以约1/4的人口各自获得约1/5的金融资源,而占全国人口8%的东北地区获得的社融不到4%。
西北大学金融系主任王满仓表示,金融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行为,由于市场主体的融资能力大小不等,因此带来的融资结果也不一样。简单来说,一个地区市场主体能力越强融资越多,融资越多能力越强。所以,近些年来社融规模较大的省份一直集中在东部地区。
上述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此前央行的研究证明,地区GDP与地区社融规模存在正相关性,二者互为因果,相关系数达0.69。也就是说,社融规模反映了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陕西上半年社融规模排全国第15位
陕西上半年社融规模增量2481亿元,在统计的31个省份中排名第15位。从目前已公布的29个省份GDP总量排行看,陕西以10702.55亿元暂时排在第15位。考虑到尚未公布GDP数据的新疆、西藏两地在全国位次一直相对靠后,陕西社融规模增量在全国排位略低于GDP总量的排名。
由于表外融资规模下降明显,上海、河北、江苏、山东、陕西等大部分省份的社融规模增量都不及去年同期。与2017年同期的3206亿元相比,陕西社融规模增量减少了725亿元,同比降幅约22.6%。从社融结构来看,陕西人民币贷款在社融增量中的占比有所提高,今年上半年有大约93.2%来源于此。
与之相对的是,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下降明显。上半年陕西省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规模分别为-109亿元和55亿元;去年这两项分别达到224亿元和1127亿元。一位在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士告诉华商报记者,今年银行表内资金对表外理财的投资减少,导致委托和信托贷款资金来源收窄。从资金投向看,此前有不少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投向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而在去杠杆和房地产调控进程中,这些领域的融资也受到一定影响。
数据显示,上半年陕西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23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2亿元也有萎缩。上述金融行业人士认为,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为企业融资提供的担保,一定程度反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去杠杆的前提下,如何引导这部分融资需求应引起注意。
武汉科技大学证券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从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角度,应当有意识的引导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和民间融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发展,同时货币和信贷政策也要考虑区域差异,避免“一刀切”。华商报记者 李程
新闻推荐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秘书长、陕西省教育学会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副...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