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陕历博:改革开放的产物代表中国形象的国家会客厅

来源:西安日报 2018-07-30 05:40   https://www.yybnet.net/

游客参观陕历博。(资料图片)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改革开放前,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就是我国最早的博物馆,它也是改革开放后西安乃至全国新建的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强跃说:“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其建设和发展,展示和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的成就。”

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

2018年7月2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回顾·见证·展望——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座谈会”。来自中国博物馆协会、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陕西省有关厅局、陕西省文物局及直属系统、国内主要高校及省级博物馆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诞生,及其与改革开放的关系首次全面揭开。

《陕西博物馆百年史》的作者,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张礼智以《陕西历史博物馆正源》为题,追溯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历史。他结合自己的研究,认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诞生,可上溯到清末的劝工陈列所。据张礼智介绍,戊戌变法之后,中国出现了一批带有博物馆性质的“劝工陈列所”和“国货陈列馆”。劝工陈列所是工商、实业界所倡办的一个为促进发展交流工商产品和驰名手工工艺特产的陈列展览场所,且存有部分珍贵文物。

据说1900年慈禧避“八国联军”之祸来到西安,次年返京时,各地所进奉的一些贡品如漆器家具、丝绸、工艺品等无法带走,遂存在此处,并对外陈列,民间皆呼为“亮宝楼”。

1915年,具有收藏展示文物属性的劝工陈列所和收藏历代石刻的西安碑林合并,此后,以碑林为基础又诞生了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并延续至今。张礼智认为,不论是藏品、机构还是功能,陕西历史博物馆都是和劝工陈列所一脉相承的。因为收藏有文物藏品,且对外开放,因此“它已经具有博物馆的性质了,可以视为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正源”。

1949年新中国建立,陕西历史博物馆也从劝工陈列所搬到了孔庙(今天的碑林博物馆)。1973年6月20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视察原陕西省博物馆时,有感于陕西省特殊历史地位以及丰富的文物遗存与博物馆展览效果不佳的反差,总理指出:“陕西的历史遗存丰富、文物很多,但是地方太小,光线太暗,适当的时候应该建一个新的博物馆,馆址可选在大雁塔附近。”

总理的遗愿到改革开放后成为现实。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当年3月,原国家计委批复了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呈报国务院《关于新建陕西省博物馆的请示报告》,同时拨下建馆专款,陕西历史博物的筹建工作正式开始。1986年1月,国家计委正式确定新建博物馆馆名为“陕西历史博物馆”。1991年6月2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专程出席了开馆典礼。

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祠堂”

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气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设计修建上得到充分体现。

新建的博物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无论在建筑功能、陈列展示还是文物收藏保护技术和设施等方面,均代表了当时中国博物馆的最高水平,它的建成开放大大缩短了中国博物馆与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差距。

作为改革开放后新建的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开放后,全国各地的文博单位纷纷前来考察学习,不少省市都在借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经验,开始建设新博物馆,从而引发了改革开放后全国新一轮的博物馆建设浪潮,使中国博物馆建设和文博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既是中国博物馆事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强跃说。

此后40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引领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在馆舍建设,免费开放、央地共建、藏品管理、文保科技、精品陈列、社会教育、智慧传播、市场引入、公众服务、文创产业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助推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2008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免费开放,真正由文物陈列单位向社会文化殿堂和百姓精神家园转型。

“一张免费的门票就像一张请柬,让我们亲近历史文化时再无障碍。”强跃说,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之初,就制定了确保文物及游客人身安全、免费不免票、日参观人数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增加展厅座椅、残疾人轮椅、童椅、急救医疗设备、垃圾桶和保洁耗材等;增加语音导览系统,满足更多观众的讲解需求。

除了这些服务细节,在举办文物展览方面,陕西历史博物馆也开始进行“供给侧”改革——以前展览都是由博物馆人选主题、策划展览,游客只有选择看或不看的权利,看展也是游客被动地接受展品的信息。陕历博从源头改变着手,让更多观众和社区居民参与博物馆的管理,有一定发表意见的权利。

此后,陕历博参观人数逐年攀升,由过去的每年80余万人次,上升到270余万人次,是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中参观人数最多的。这也使得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博物馆日接待量已超最初设计的每日4000人限额,在旅游旺季,甚至达到每日12000人的接待量。但观众爆棚,建筑功能不全、基础设施老化、展厅面积不足等短板,降低了游客的观展体验,制约了博物馆的未来发展。

“陕历博有171万多件文物,但是由于展陈面积不足,能够展示给观众的文物展品不过3000件左右,大量文物常年深藏库房,不能较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强跃说,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地把博物馆作为文化休闲和文化旅游的理想场所,导致观众人数暴涨。但由于受展区容纳量的限制,常常出现大量观众拥挤不堪的场面,展厅参观环境不佳,很多社会需要的教育活动无法开展。博物馆不能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具吸引力的文化产品,直接影响了博物馆固定观众群的形成,也妨碍了博物馆“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职能”的更好发挥。

新的历史机遇再次到来。

探索古老文物的现代基因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深化,陕西历史博物馆也借着这股“东风”,做好文化交流,加深与沿线国家博物馆的合作。

2016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举办了“陕西古代文明图片展”和“秦兵马俑展览”,均引发当地民众参观“热潮”。

2017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陕西、新疆、甘肃等博物馆,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奉上“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览,多项珍贵文物的现身奠定了展览的影响力。

“扎根陕西西安正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最大的立身之本。西安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一座天然博物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意味非凡。”强跃的感慨来源于何家村窖藏。1970年,在西安的一个工地,工人们偶然发现距离地表仅70厘米的地下埋着两个直径80厘米、高80厘米的罐子,罐子里装有一千多件文物,曾在《国家宝藏》中吸睛的文物“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就出自其中。这个香囊不仅做工精致、具备极高的制作工艺,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因葡萄源自域外,拥有“葡萄花鸟纹”纹饰的香囊,本就是中外文化交融产生的艺术结晶。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上推动文博事业发展,西安市“博物馆之城”建设也在加快。

2017年12月1日起,《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使西安市文物保护立法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西安市编制形成了《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方案》,新增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等5座博物馆,全市博物馆总量达126座。

对于博物馆而言,如何在这个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让承载着5000年中华文化密码的陕历博走近当代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身边,是值得努力的一件事。

“我们在寻找让青年人走进博物馆的理由。”强跃说,我们的古代文物和当代的生活是有结合点的,年轻人可以带着这样的思考方式走入博物馆,寻找文物背后的“今生故事”,从中探索古人的智慧。

7月28日,强跃在当天举行的“回顾·见证·展望——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座谈会”上透露,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应运而生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在进行新馆选址。按照规划,未来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将被打造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国家会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祠堂”。据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将新馆定位为代表中国历史完整序列和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级博物馆。通过优化设计,使新旧两馆有机结合,建成一个整体空间合理利用,内部结构功能区分明确,展陈内容精彩,参观流线更顺畅的城市公共文化建筑。

文/记者庞乐图/记者张宇明

新闻推荐

我的故乡 强丁

蒸八碗、做茶饭、腌酸菜、炖羊肉、炸油糕、吃饸饹、剪窗花、敲锣打鼓、扭秧歌……老老少少盘腿围坐在炕头,嗑瓜子、唠家常...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陕历博:改革开放的产物代表中国形象的国家会客厅)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