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鹏(左)参加流动图书车进校园活动。
(上接A1版)
数字化管理 让阅读“触”手可及
走进三原图书馆,耳边的喧嚣便立即隐退,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宁静。电子期刊借阅机、电子图书借阅机、电子读报机、心声·音频馆等现代化的阅读设施一应俱全。在电子图书操作区,几名读者正在触摸屏前查找自己所需的书籍。“现在图书馆里的书越来越齐全了,有很多新上市的书也能看到,在自助借阅机上我能借书、看书、查阅,操作简单,特别方便。”读者小曼如是说。
为了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满足读者日益丰富的阅读需求,廉鹏积极改善图书馆硬件设施,不断迈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数字化,方便广大群众获取文化信息和文化服务。在三原图书馆内,40余台电脑给读者进行数字化阅读提供了方便,同时,三原图书馆在全市率先提供盲文点字显示器给视障人士使用。如今,读者可以在三原图书馆通过自助服务、通借通还、网站、手机网站等先进信息技术无障碍阅读,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便利。
2011年,廉鹏带领三原图书馆申请加入陕西省图书馆服务联盟,实现了县级图书馆业务工作由手工操作转化为计算机系统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并实现了所有联盟馆际之间文献检索和互借。同时,该图书馆还申请加入了国家图书馆编目中心,使图书馆编目工作统一规范,实现了全省数据共享。
加大古籍保护 延续文化命脉
《刻本嘉靖陕西通志四十卷》《古文渊鉴六十四卷》《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走进三原图书馆的古籍室内,一排排书架排列整齐,一套套珍贵的古籍被放在柜中,一部分已经被封上了“量身定制”的黄色函套,只留下标注的书笺示人。
一直以来,古籍藏书是三原图书馆馆藏的一大特色,近3万册的古籍藏量让三原图书馆在全市排名第一。回忆起初见这些古籍的场景,廉鹏仍感到一阵痛惜:“刚到图书馆见到这些古籍时,让我特别的震惊,因为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珍贵的古籍,但因为条件限制,几万册古籍全部用报纸包着堆放在地上,看得我心里特别难受。”
为了加强古籍保护,廉鹏在省上聘请古籍保护专业人员,整理了堆积40余年近3万册的古籍,并从省图书馆争取古籍双面书柜30个,同时为古籍制作函套近2000个,从而结束了多年来古籍随意堆放,许多珍贵的孤本、善本、稿本古籍面临失传的危险。
“目前,由我们图书馆编著的《陕西古籍总目——三原分册》已印刷出版,它能让三原丰富的古籍遗存为县城的经济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对于图书馆日后的古籍保护工作,廉鹏表示,将逐步实施古籍数字化建设,并复制有价值的古籍,将其制作成文化礼品,真正使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B)(11)
新闻推荐
强化责任落实 保障校园安全 陕西省三部门联合开展夏季学校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督查
联合督查组检查校园食品安全6月19日,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三部门组...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