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轩辕杨子)去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昨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发布会,发布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一年来的建设情况及成果。目前,陕西自贸试验区165项试点任务全面启动,已经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陕西经验”。
165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启动
确定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34个
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介绍说,这一年自贸区试点任务全面推进,差别化改革和创新案例培育取得初步成果。截至目前,《总体方案》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启动。其中实施“多证合一”综合审批运行服务模式、简化“资金池”管理等48项任务已经完成,正在全面深化中。同时,对前两批自贸试验区123项改革试点经验进行了复制推广。在差别化改革中形成了77个具有一定系统集成特点的案例,经第三方智库机构评估,确定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34个。
值得一提的是,省工商局、西咸新区和杨凌示范区的“微信办照”创新案例,被国务院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了通报表扬,并向全国推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经验和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安海关“创新推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动西向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的做法,由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相关部委,并印发11个自贸试验区所在省市人民政府借鉴。
36条金融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
通关效率提升达到30%以上
一年来,陕西积极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出台36条金融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平台,为市场主体在线提供人民币跨境结算、报关报检等10项“一站式服务”。成立全国首家专注于资产证券化研究的社会团体法人研究院,为区内金融资产的交易、流转、资源共享提供专业化服务平台。截至2017年末,自贸试验区内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174家,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达到339.23亿元,交易辐射109个国家和地区。
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融合了陕西省“通丝路”、出口水果电子监管及质量追溯系统两个特色应用服务功能的国家融合9个模块标准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创新推进“货站前移”“舱单归并”等24项监管服务措施,使通关效率提升30%以上。
“放管服”加快推进
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4811户
据介绍,目前213项省级管理事权已下放(委托)自贸试验区办理。 “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建立自贸试验区市场准入“多证合一、多项联办”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将“人民银行开户许可”纳入联办事项,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和全程电子化,办结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
同时,加快推进国地税电子税务局融合,依托“一窗一人一机双系统单POS”办税模式,实现了国地税全业务、全流程的“一窗通办”。率先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政务服务平台,推进自贸试验区监管信息互通互换,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风险管控体系,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
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政策红利的释放,也吸引了一大批境内外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截至2018年3月底,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4811户(占自贸试验区揭牌前市场主体总数25558户的58%)。 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1983.58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2714亿元的73.1%。
推进信息丝绸之路建设
创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新模式
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了陕西省首家省级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正在建设“丝路云”网上自贸综合服务平台、自贸产业园智慧园区,发起设立信息丝绸之路发展联盟,启动建设“丝路信息港”。
同时,积极培育“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主体,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围绕陕西省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实施了80多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打造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平台,联合31个国家(地区)128所大学组成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合作,成立丝路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协作体,开播全国首家丝路频道,实现在多媒体环境下多种传播资源的融合,“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影响显著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生来9日,陕西省物价局下发《关于发挥价格职能作用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严格规范景区门票定价行为,降低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价格,其他景区门票价格原则上不得提高。...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