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萍(本报)
一桩桩,一件件“樱花雨”事件被媒体屡屡曝光。外出游玩,不能丢弃文明,更不要丢掉捍卫文明的勇气。走世界,别拿“不文明”陋习不当回事!更不要对爬树造“樱花雨”的行为一笑而过。
4日,媒体报道了陕西咸阳一大学校园内樱花盛开,游人如织。一名男子为让朋友拍到“樱花雨”的效果,竟爬上树狂摇樱花枝,而树下的游客竟称其为“功臣”,还有小孩跟风效仿。笔者不禁要痛斥:为何年年呼吁文明出行,年年都有不文明出行被屡屡曝光?
随后,笔者浏览多家媒体发现,类似此男子的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诸报端。比如:武汉大学惨遭“樱花劫”,游客爬树造“樱花雨”;渝北云龟山景区,绽放的野生樱花引来不少游客,可是,却有游客爬到樱花树上,将树枝上的樱花打落,制造“樱花雨”;在南京,为制造“樱花雨”,许多游人纷纷脚踹樱花树、爬树拍照……这一桩桩,一件件“樱花雨”在媒体聚光灯下显得格外刺眼,“樱花雨”撒落的不只是满足个人低级的审美标准,还有损我们五千年历史“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形象。游走世界,别拿“不文明”陋习不当回事!更不要对爬树造“樱花雨”的行为一笑而过!
缺乏底线的“崇拜”,便是基本伦理道德的丧失。除了该男子的行为让我们嗤之以鼻外,树下游客的行为所折射出来的价值观、文明教养和公共规则的缺失更让我们视如敝屣。外出游玩,不能丢弃文明,更不要丢掉捍卫文明的勇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而且必须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捍卫者,责任者,建设者,不能轻易地将自己的责任让渡,做“冷眼”的旁观看客,更不能轻易地将自己的“责任”丢下,让一些跌破道德底线的不文明行径给国人的尊严带去无形的伤害。行走在路上,文明也在路上,将每一次旅行看成是涵养自己文明、文化的素养之旅,而不该是只停留在口号上泡沫化的文字招牌,为此唤醒每一个人心中的“文明”、“自律”、“自觉”意识。
出游时是否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是一个人、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居民文明素养最直观的注释。我们必须坚决扼杀不文明的出游行为,努力创建“文明”旅行的新风尚。文明旅行,不仅需要有强硬的法律及规章制度的压制,更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从小事做起,将不文明出行者纳入失信“黑名单”,让更多的人能够真正认识到“不文明出行”,对于个人及社会的严重危害性。
新闻推荐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民意基础和社会条件 ——首届上海合作组织人民论坛开幕侧记
本报记者赵波 “我们相信,上海合作组织人民论坛将成为民间组织开展交流合作的平台,成为参与推动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平台。”这是4月9日在西安开幕的首届上海...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