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记者昨日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获悉,截至2017年末,陕西省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较全国高出2.7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的6.5%,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资本市场累计筹资433.43亿元,保费收入868.69亿元,同比增长21.5%。
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持续优化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积极完善双支柱调控框架,注重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不断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
2017年,陕西省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925.99亿元,同比增长68.6%,增量再创历史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全国比重为3.1%,高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2%,较上年末上升1.5个百分点;人民币存贷比70.6%,较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信贷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资金投放方面,更趋合理。2017年全省新增人民币贷款2758.25亿元,其中各季度占比分别为34.1%、37.3%、18.2%和10.4%,信贷投放的节奏更加均衡。从信贷结构上看,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3个百分点;企业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余额占比、新增占比分别为21.7%和32.4%,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2和8.5个百分点,信贷投向结构持续优化。
2017年全省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21.28亿美元,同比增长43.6%,银行代客结售汇从2016年逆差19.83亿美元转为顺差22.65亿美元,跨境资金流动总体保持顺差。跨境收支均衡管理效果明显增强,有力促进了涉外经济发展。
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金融支持陕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7年末全省钢铁、煤炭行业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下降63.9%和12%。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21.7%,个人购买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是上年同期的2.84倍,加速了房地产业去库存。成功发行了全国第一只债转股专项债券,陕西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金额超过500亿元,占全国总规模的近一半。金融支持全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取得实效。
2017年全省基础设施、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继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提速。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长49.2%,棚改专项贷款发放额继续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末,省内23家商业银行共发放绿色贷款3243.7亿元,全省文化产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41.32亿元。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金融供给更加充分。
2017年全省非金融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68只债务融资工具,金额合计1050亿元。2017年末,全省累计在应收账款融资平台注册企业和个人用户3919个,成交应收账款融资1912笔,累计融资金额达到1379亿元。2017年全省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7%,低于上年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约0.5个百分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本报记者岳峰张翌晨
新闻推荐
陕下发《关于加强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的通知》 要求地名标志设置在明显位置
本报讯(记者周生来)3月5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得消息,为进一步规范陕西省地名标志设置,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加强地名标志管理,陕西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加强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