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化塑业公司属陕化公司的子公司,肩负着为陕化公司年产百万吨化肥产品生产外包装袋的重要使命。2014年度公司亏损350万元,拖欠45家单位账款,负债金额高达1000万元,这样一家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濒临关闭企业,如今用三年时间实现产能倍增效益连增,肩负起为陕化公司年产百万多吨化肥产品生产全部外包装袋的重要使命,一跃成为陕西省最大的塑编企业之一。
三年三大步一步一台阶
三年前,日益加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内部困难使陕化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陕化公司对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的下属单位实施了“关停并转”,陕化塑业公司因连年亏损、效益持续滑坡,产量仅能满足陕化公司化肥包装袋需求的30%,险些被列入“关停并转”名单内。为彻底扭转现状,陕化公司对塑业公司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和实施了多项扭亏为盈的改革治理措施,2015年底,包装袋产量较上年增长24%,实现扭亏为盈。2016年,包装袋产量同比增长43%,利润比上年增长了36倍。2017年9月份就完成了陕化公司下达的全年生产任务指标,全年包装袋产量较2014年翻了一番,实现了产能跨越发展,2017年公司生产包装袋是2014年的2.19倍,满足了陕化公司百万吨化肥包装的全部需求,效益伴随着产能提升实现了连续增长。
全方位改革“刮骨疗毒”
三年来,陕化塑业公司从整合优化机构设置和管理流程再造,精简高效员工队伍,改革分配激励机制等工作入手,先是把原来11个部门扁平整合为2个部室,推行干部重新竞聘上岗和科学定员、并岗增责、转岗分流等措施,实施结构性减员增效,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由26名精简为7名,协议工从177人精简为138人,实现人员一岗多能、一职多责、一专多用,精减下来的原中层管理人员全部充实进入生产一线。
同时重塑分配关系,按照正向激励、量酬并增的原则,实行计件薪酬制度改革,加大个人工作业绩与收入的关联度,形成了“员工越努力、生产效率越高、企业效益越提升,员工收入越增加”的良性循环付出和分配链条。以公司圆织工为例,改革前,一名圆织工只愿操控2台到3台圆织机,个人日产量在3000到4000米之间,月收入3000多元;改革后,圆织工纷纷要求多开机器,一名熟练圆织工操控机器达5到6台,个人日产量增加到6000到7000米之间,月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管理改革有效治理了机构顽疾,收入分配制度变压力式促进为动力式促进,稳定、凝聚和激发了员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员工素质、团队协作、管控水平、产量产率的四大提升。
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益
三年来,陕化塑业公司牢牢把握包装袋生产现代化发展方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设备技术革新撬动产能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仔细研究塑编新技术,精查细找公司生产“短板”,对症下药制定设备技术改造方案,实施设备技术革新,使公司原有设备产能大大提高,同时逐步淘汰了部分自动化程度低的老旧设备。2017年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进行了厂房扩建改造和生产布局优化,引进配置了具有新型数字化控制系统的拉丝机、圆织机和印刷裁剪缝制一体机等塑编关键设备,使公司生产向自动化、规模化、节能化迈进。公司在人员未增加的情况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能提升近50%,实现了规模效益。
党建引领生产促发展
三年来,公司领导班子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主题形势任务教育活动,引导全体职工“明形势、知危机、强信心、重执行”,汇聚从生产到经营、从干部到职工、从党员到群众全员全链条降本增效的强大合力,不断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创新优势、驱动优势和发展优势。公司党支部被陕化公司党委授予“四强党支部”称号,公司连续三年被陕化公司评为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荣获安全生产先进集体,2017年底被陕煤集团授予“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陕化塑业公司从治亏创效到跨越发展的辉煌三年,体现了企业致力提质增效和做强做优的强烈使命,展示了企业重创新、强管理、敢担当的精神风貌,记载了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的不懈追求。新的征程里,陕化塑业公司正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精细和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阔步前行。(丁菲郭曜伟张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英)3月5日是第55个学雷锋日,也是第19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当日上午,由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长庆油田公司团委承办的“志愿服务耀三秦,青春共筑中国梦”——陕西青年志愿者学...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