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浓浓的“年味”,在立春后的空气里弥漫。重民生依然是今年全省两会的鲜明特色,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传递着决策者浓浓的民生情怀,更体现出施政者的民生追求。
这几年,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多措并举,坚持拿出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过去的2017年,陕西持之以恒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完成民生支出3970.8亿元;实施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45.5万人;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三连涨”,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和15%;20多万名干部下乡结对帮扶,全年减贫45.4万人……这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数据,而是你我身边看得见的改变,更关乎每一个陕西人最真实的生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回应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现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住房都更有保障了,看病就医、交通出行都方便了;越来越多人更愿意与亲朋好友一起,去看一场电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小区更加整洁,到家门前的道路交通更为有序;从深化便民服务措施,到加大法律援助让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法治红利;从更加和睦的同事、邻里关系,到稳定安全的治安环境……呼应感、受益感、尊严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是老百姓的“获得感”,它是人民群众通过切身感受对改革成果最好的评判。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民之所盼,政之所为。具体到行动上,就是要坚定不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持续推进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百姓。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把全省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俯下身子听民声,睁大眼睛察民情,让三秦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只有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才能增强信心,从而凝聚起推动陕西发展的磅礴力量。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只有接续做好民生这份“答卷”,方得汩汩涓流沁润民心。新的试卷已经铺展,我们要以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将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用于破解关系群众利益的具体难题上,让民生温暖流淌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在真抓实干中不负芳华,把描绘的民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努力考出民生答卷的优异成绩。
新闻推荐
亲情就像一湾湾清水,亲情好似一座座高山,对于高墙内改造的服刑人员来说,亲情就是魂牵梦绕日思夜想的牵挂。今天,陕西省女子监狱大礼堂汇集成一片亲情的海洋,来自全省的47对双押服刑人员在这里会面,这95...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