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李学龙在陕西青年军民融合促进产业联盟“探秘海洋科技”主题论坛上讲海洋光学华商报记者 赵彬 摄
省人大代表李学龙参与研制出我国首台全海深高清相机,说起陕西科技发展,他认为,陕西科教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海洋科学。
海归博士参与研制我国首台全海深高清相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后的李学龙,26岁受聘英国大学正式教职,不到30岁就获得了英国伦敦大学的终身教职。2009年,33岁的李学龙找到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毛遂自荐,与所长交谈十几分钟后,李学龙决定要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做事。当时,他已是在国际光学影像分析与处理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中国学者之一,并成为领域顶级期刊《IEEE图像处理汇刊》有史以来在中国内地的首位编委。
这些年的研究工作中,李学龙和团队积极推进“水下光学”和“海洋光学”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团队成员进行水下偏振成像、水下激光扫描成像、水下距离选通成像等技术研究后,原创性地提出水下软距离选通成像技术,打破了现有水下成像的极限作用距离,研制出的设备可广泛运用于水下安保、水下机器人视觉、水下生物研究、水下环境监测等领域。
李学龙参与研制出我国首台全海深高清相机。在去年2月的马里亚纳海沟深海装备海试及科考中,该相机经受住了极端环境考验,数次下潜到万米深海,并首次记录下位于8152米深处的狮子鱼,为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目前,陕西省科技厅已经批复建设“陕西省海洋光学重点实验室”,筹建期由李学龙负责。
建议陕西发展海洋科技 利用科技优势做海洋监测
昨日,谈起科技发展,李学龙说,发展科技要做独创性的事,是别人还没想过、我们可以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具体到陕西,他觉得应该发展海洋科技。
李学龙说,人类科技最先的方向是上天,后来100年的大航海时代推动了一些国家成为发达国家,接着的100年大家都在做航空航天。他觉得,接下来的100年海洋会非常关键。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但我们对海洋的开发做得还不够,海洋中是否有矿产资源、是否有可燃冰……“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何要在地处内陆的陕西发展海洋科技。”李学龙说,陕西虽然不靠海,但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教优势,齐备的军工技术足以抢占海洋科学研究的制高点,前期他仅通过小范围征询,就收到航天四院、五院、六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北工业大学,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参与联合攻关的强烈意愿,征集到核心顶尖技术13项。
而且这两年提军民融合,但要真正融合并不简单,不同单位拉到一起做一件事很难,但如果能通过某一项目将各个团队的优势整合产生新的蛋糕,就会激发创新和活力。海洋科技就是这样一个项目,能将陕西的科教优势集合起来共同发展。一方面对国家的海洋事业贡献,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
具体来讲,李学龙认为陕西可以做两件事,“一是造船,大船造了运输成问题,我们可以造中小型船,因为我们在火箭、材料、水下光学、声学方面都有技术优势。二是水下监测系统,水下安防、水下传感器的探测,这些领域目前都没人做,无论军用民用都有很强的市场需求。”
“我们需要抓紧做,不然就会错过这个机会。”李学龙说,现在讲科技创新、青年创业,但他觉得还应该加大推动力度,政府各部门应该突破方向,主动公关争取试点项目,让青年更好地落地工作。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摄影 赵彬
新闻推荐
陕西应成立专门机构营造营商环境 政协委员陈盼盼建议开通全省统一号码的投诉热线 改变民企投诉难
省政协委员陈盼盼华商报记者强军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提升营商环境,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参会的委员们对此深有感触。陕西明丰集团董事长陈盼盼是一名80后政...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