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宏(资料照片)
本报讯(记者张维)或许磨削加工在外行看来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但在陕西法士特齿轮责任有限公司齿联二车间普通磨工张海宏眼里却颇为有趣,正是因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让他在磨工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他的名字自然也被写进“西安质量工匠”提名奖的荣誉簿上。
今年48岁的张海宏早年在技校学习磨工专业,毕业后,进入企业当磨工,一干就是27年。开始工作那阵子,由于对机床设备不熟悉,他便借来机床说明书慢慢琢磨,整天对着各种设备忙活。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张海宏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水平赢得大家一致点赞,尤其对高精度轴套类零件的磨削、高精度主轴磨削与修复、磨削质量分析等问题的处理,他熟能生巧。从而也实现了从一个中级磨工到高级技师的完美蜕变,头上的光环接二连三,“公司技术能手”“宝鸡市技术创新标兵”“陕西省技术创新标兵”“陕西省职工优秀发明创新成果铜奖”,2015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操作工,机床就是自己的武器。我平时爱琢磨、爱动手,加上操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已经对操作的机床了如指掌,听声音就能知道毛病出在哪里,自己动手很快就能修好。”张海宏说。
张海宏平时老爱琢磨,2014年车间进行滚齿机干切实验,效果不错,可以节约一大笔油料开支,但是产生的铁屑日益增多,无法清理,节油项目因此也无法推进。张海宏想到传统磨豆腐的石磨,设计出了排屑器,成本仅仅几百元,却有大用处。排屑器也因此荣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张海宏说:“享受工作,看到产品在自己的手里升华,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多年来,他的技术改进累计为单位节约设备投入、工时费用共计600万元。
陕西工匠风采
新闻推荐
●胡星在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王茜帮助果农修剪果树“胡星,你们村的果树修剪完了没有?”“快修剪完了,正准备给果树涂白呢。”“我和果业局的专家联系好了,下礼拜来我们村现场培训果树管理技...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