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质量变革:提高供给质量增强经济优势 ——陕西推动经济发展变革之质量篇

来源:陕西日报 2017-10-31 06:20   https://www.yybnet.net/

陕建安装集团在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成功完成了4台应急气源站LNG储罐安装,23米高、重54吨的LNG储罐,在戈壁大漠树立了陕建安装集团的品牌形象。本报记者戴海花通讯员贾卫峰摄

本报记者汪曼莉

编者按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陕西正积极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着眼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围绕经济领域三大变革,本报刊发系列报道,分析解读陕西如何运用新思想、紧盯新目标,破解难题,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动力强劲的发展。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新发展理念到“五新”战略任务,再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陕西将质量摆在了第一的位置。

2014年至今,陕西经济虽结束了两位数增长,但通过调结构、转方式,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这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生动体现。在思想层面,“唯GDP论”正在后退,质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措施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得以长足发展;在改革层面,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了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

一切都在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在陕西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形成共识,并深入推进。

这与陕西发展的实际相关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陕西面临着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任务,挑战与机遇同在,同时承受着经济增速连续波动下滑的压力,资源依赖和投资拉动式粗放发展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陕西探寻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陕西将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上,通过“去产能”“去库存”缓解产品供需矛盾;通过“去杠杆”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通过“降成本”为企业松绑减负;通过“补短板”,激发市场活力。

陕西将工业八大支柱产业调整为六大新支柱产业,重点培育46条产业链,抓好500个总投资2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并积极发挥产学研优势开展技术创新,促进陕西省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目前,在汽车产业方面,自陕西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汽车产业逐年发力,已开始影响中国汽车市场。今年1月至7月,陕西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453.52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产量85万片,增长29%;智能终端产量1450万台,增长3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供给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陕西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企业内创推动转型升级、院所自创推动军民融合、高校众创推动成果转化”众创模式正在全面推广,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多样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在孵团队1485家,累计孵化企业2762个。

陕西还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突出质量提升。2017年上半年,陕西省产品总体抽查合格率93%,5年来呈上升态势;有效期内陕西省名牌产品668个,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2.5%的工业名牌企业,创造了5.05%的GDP;陕西省已命名和获批的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总数达到6个,省级10个,位列全国第8位……从产品质量提升到名牌产品量增,从质量强市强县到区域经济发展,陕西以“质”力促经济内生增长,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跃升”。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受地理条件、历史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陕西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制约着陕西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陕西提出了“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绿色循环发展成为陕南地区发展的总基调。陕南积极抢抓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机遇,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更加完善的绿色循环工业体系。

陕北着力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推进煤化工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应用,积极构建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的产业体系。同时特色农业、红色文化旅游、物流商贸不断创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关中,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已逐步形成,互联互通水平有效提高。

三大区域竞相发展,已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陕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方面,“果、畜、菜、茶”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世界上每7个苹果、每3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陕西,关中奶山羊存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300多万亩设施蔬菜规模跃居西北首位。农业经营体系越来越健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率先在全国实现整省推进,全省11.8%的耕地建成现代农业园区。三产融合方面,陕西在“加工转化、休闲业态、品牌培育、市场营销”重要环节上下功夫,农业比较效益和竞争力有了新的提升。农业农村改革方面,全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同时陕西通过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财政资金投入等方式,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扶贫开发新模式。

区域协调,乡村振兴,陕西努力破解发展中的不平衡,致力于全面发展。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016年,陕西省国资委在省属国有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六项改革”试点。一年多来,成效逐步显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陕西省国资委36户监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1.8亿元,同比增加117.7亿元,增长139.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9%。在国企改革的成绩单中,除提前完成国资委监管企业全年利润目标外,陕西能源集团、有色集团、金控集团、粮农集团4户企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方案获批复。陕煤新型能源公司116名员工持股9.76%,标志着陕西首个员工持股国有企业诞生。同时省属企业积极推动市场化债转股,陕煤集团与金融企业签订845亿元的市场化债转股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已落地债转股融资额达372.5亿元,实际落实金额约占全国的50%,成为全国已落地债转股规模最大的企业。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陆续出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新政策,陕西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持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焕发新活力。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累计登记市场主体达217.30万户。

今年以来,陕西省放宽各种投资限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全省中小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的意见》,加快实施中小民营企业“千企示范万企转型”行动计划。前三季度,陕西省民间投资增长6.1%,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省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小微企业近200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陕西着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实力,让经济细胞更具活力。

随着各种结构性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和落实,陕西经济结构有了改善,发展质量有了提高。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推动经济继续沿着高质量轨道成长?陕西提出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把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认真实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五新”战略任务,解决好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走进新时代,引领新发展,要有新作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质量变革开启新征程,陕西正在路上。

新闻推荐

第24届杨凌农高会 将举办丝路品牌农业高峰论坛

本报杨凌讯(行波记者薛保华)近日,记者从第24届农高会筹委会办公室获悉,本届农高会期间,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工商局、陕西省农业厅共同承办的丝路品牌农业高...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质量变革:提高供给质量增强经济优势 ——陕西推动经济发展变革之质量篇)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