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如何辨别优质羊绒 高广飞摄
选绒 高广飞摄
本报记者 强继霞
榆林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上市企业陕西通海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神木市锦界工业园区,是一家集羊绒及羊绒制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民营纺织企业,总投资1.5亿元。
2012年为扩建产能,该公司引进30套国内最先进的FN150型全自动负压梳理机,建成了年收储原绒1200吨、年产无毛绒600吨的生产线,实现了无毛绒高产高效自动化生产,年产值可达4亿元,已被评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5年11月,该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上市。
董事长田其生介绍,公司在原料收储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产业链。近几年,企业面对投资增长明显放缓、产品外销压力加大等严峻形势,迎难而上,连续两次进行产业链完善建设,使得产业结构体系日趋合理完善,持续经营能力增强,经营效益逐年提高,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严把关提质量 讲诚信拓市场
“通海绒业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对产品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不懈追求。”田其生说,他们提倡产品以质量为先,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不断强调下一道工序就是消费者,每个环节都必须对质量建立考核,充分调动各部门抓质量的积极性。
作为全国大型集羊绒收购、生产加工和贸易出口于一体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生产型龙头企业,通海绒业建立了质量检测中心,提高科学检验标准,从源头上牢牢做好质量把控,确保产品的长度、细度等各项指标都符合市场要求。不仅如此,该企业还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也赢得了市场。
通海绒业还注重诚信经营,诚信纳税,从源头上狠抓质量,对原料及代加工的厂家层层严格考察,让消费者买得舒心、用得放心。同时,还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比如,在产品符合特定要求的情况下,满足消费者退货、换货的相关需求。2012年,该公司被评为神木“诚信纳税企业”,2013年又被评为神木“十大诚信民营企业”之一。
经国家质检部门监测各项指标好于国标后,通海绒业的生产合同纷至沓来。目前,保持着与宁夏中银绒业、宁夏荣昌绒业集团等单位的长期合作,还吸引了大量来自蒙古、阿富汗、伊朗等地的供应商,其产品除了远销内蒙古、宁夏、北京等地,还销往英国、意大利等国外市场。
2、打造自主服饰品牌形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羊绒制品备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供不应求,价格直线上升,羊绒生产加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通海绒业抓住市场机遇,成功注册了“塞北牧羊人”商标,成为属于榆林本地的自主服饰品牌。
对于原料加工类企业来说,拥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和足够大的销售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通海绒业围绕如何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转型升级,于2014年制定高端服饰品牌发展规划,积极推动自主服饰品牌“塞北牧羊人”走出去。据介绍,近几年通海绒业陆续在神木、榆林、西安、北京开设了品牌直营店,以质优价优的经营理念,全面打造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通海绒业还与上海鄂尔多斯实业有限公司、鄂尔多斯东华公司、宁波康赛妮公司通过技术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为进一步加大产品营销力度和品牌推广力度,2015年,通海绒业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借助“互联网+”把品牌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据了解,“塞北牧羊人”商标包括羊绒被、羊绒毯、羊绒围巾、羊绒衫等一系列高端产品,产品现已通过认证。
通海绒业把品牌建设当作一项长久战略来思考,通过品牌建设推广刺激消费,让消费带动质量品牌提升。为了做好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该公司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创新,一方面注重安全生产,实现安全零事故,一方面建立质量考核体系,为市场提供最好的产品。
3、4项关键技术获专利
为加快通海绒业的科技创新工作,适应羊绒产业发展趋势,该公司组织了以技术中心人员为主的“山羊绒加工技术及制品研发”科技创新团队。在山羊绒生产加工技术、产品开发应用以及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瞄准关系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研究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体系,并实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品加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增强了公司的科技实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目前,山羊绒分梳机专用的去粗杂装置、洗绒装置、混绒机、消毒和除尘装置等4项关键技术均已获得专利并投入生产使用。同时,通海绒业在去年与西安工程大学签订协议,通过与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西安建立了一支管理团队,负责品牌策划与宣传,争取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为自主服饰品牌“塞北牧羊人”走出去打好坚实基础。
4、“四联动”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神木市大保当镇高圪堵村村民张满义曾以养殖羊子为生,他告诉记者:“签订合同后,每年将羊绒直接卖给通海绒业,后来由于身体不好养不了羊子,但被通海绒业招为临时工,有稳定的收入。”
“除了锦界周边的养殖户,我们还与榆林以及周边省市的养殖户建立了联系。”田其生介绍,近几年来,通海绒业按照“围绕市场、连片开发”的方针和“公司+农技推广部门+基地+农户”的“四联动”模式,发展合同制养羊数量达600万只,直接带动2.3万户农户增收。
通海绒业还专门成立了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集品种推广、生产技术、农资购销等服务为一体的羊绒生产基地部,向农户提供“统一养羊、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护价收购”的涉及产前、产中、产后“五统一”的方位服务,解决了农民养、管、储、销、运各个环节中的难题。
据悉,养殖户愿意与通海绒业建立长效合作关系,是因为该公司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2—5元的价格收购山羊绒,这样下来,每户可增加2万元收入。“既提高了当地养殖户的收入,又稳定了公司的原料供应,实现了产业链的良性循环。”田其生介绍。
此外,该公司还决定,凡是基地农户家中的劳动力,无论什么季节,只要愿意到通海绒业工作,一律无条件接收。目前,公司拥有固定职工150余名,50余名临时工全部为周边40—50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提高了农户的工资性收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武)9月28日晚,由市委、市政府、省旅发委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卫计委、市园林局和白银区政府承办的白银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白银之夜·...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