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强摄
本报记者汪曼莉
8月18日,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发布。运用测绘的先进技术、数据资源和人才优势等,陕西省首次摸清了地理国情“家底”。
据了解,此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对地理国情家底进行精细把脉。陕西省普查工作于2013年7月启动,2015年6月经过统一时点核准,数据生产阶段工作基本结束。作为全国第一个开展地理国(省)情监测试点、第一个发布监测成果、率先开展普查试点工作、第一个编制完成普查实施方案的省份,陕西省普查质量实现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无缝隙和全覆盖。此次普查还选择了不同的专题和方向开展了多项地理国情监测试点。
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12年变化率达69.30%
根据普查公报,陕西省植被覆盖总面积为194255.077平方千米。从地区分布看,榆林市植被覆盖面积最大,为40592.328平方千米,占全省植被覆盖面积的20.90%,铜川市植被覆盖面积最小,为3670.676平方千米,占全省植被覆盖面积的1.89%。
普查成果中,延安、榆林两市的数据较为引人注目:一是榆林市种植土地面积最大,为9819.194平方千米,占全省种植土地面积的22.63%;二是延安市林草覆盖面积最大,为31386.868平方千米,占全省林草覆盖面积的20.81%。其次是榆林市,为30773.134平方千米。
陕北地区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该区域一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近年来,随着陕西省全面实施“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的生态建设战略,昔日南泥湾如今再现江南美景,毛乌素沙地绿意盎然,陕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延安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4%,植被覆盖度达到67.7%。榆林市北部沙区仅存的50万亩流沙得到全面治理,实现了陕西省全境无流沙地的目标,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分别降低26.19%和54.6%。
普查监测成果也印证了陕北生态的改变。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2012年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由31.21%上升为52.84%,变化率为69.30%,植被覆盖结构显著转好,中、高覆盖度植被面积由33%增加至82%,耕地、荒漠与裸露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园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增加。陕北地区植被覆盖情况大幅改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效显著。
红碱淖生态保护任重道远
陕西水域中,境内湖泊少。普查公报显示,陕西省湖泊总面积为68.923平方千米,多数分布在中海拔区域,全省面积大于400平方米的湖泊共计316个,其中有名称的湖泊82个,主要为红碱淖、苟池、花马池、莲花池、明水湖、汉城湖等。从地区分布看,陕西省湖泊主要分布在榆林市、西安市和咸阳市,其中榆林市湖泊面积最大,为62.914平方千米,占全省湖泊面积的91.28%。
榆林市湖泊面积最大,被誉为“大漠明珠”的红碱淖“居功至伟”。位于陕蒙交界处的红碱淖,是陕西省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同时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的栖息地,该地区的遗鸥种群是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种群。
根据已有资料显示,历史上红碱淖水域面积最大时为1969年的67平方千米。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的严重干扰,红碱淖水域面积逐渐减小。根据普查监测结果,1976年,红碱淖水域面积为55.5平方千米,而到了2015年,面积缩减近半,仅为28.7平方千米。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976年至2011年,红碱淖水域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1976年至1999年,水域面积减少9.3%;1999年至2013年,水域面积减少35.3%。2013年的红碱淖水域面积已缩减至1976年水域面积的58.5%,2014年比2013年略有回升,但到2015年又进一步萎缩。
红碱淖水域面临的严重危机,与上游地表补给河流被打坝截流、下游湖区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不无关系。由于水量减少,红碱淖水PH值已高达9.8,原本在湖中生存的多种野生淡水鱼已相继绝迹,而在此生存的遗鸥数量也大幅锐减。
据悉,为破解红碱淖生态危机,陕蒙两省区就红碱淖的保护工作达成共识,鄂尔多斯市同意每年为红碱淖补水100万立方米至150万立方米。2016年底,据最新红碱淖遥感监测数据显示,其平均水体面积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43平方千米。
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秦岭北麓是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度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备受关注。测绘部门的监测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获取的2001年和2010年露天采掘场数量中,显示秦岭北麓露天采掘场10年间从400个增加到634个,增幅超过了50%。
为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陕西省采取了诸多措施。2010年,西安市发布了《西安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2020年)》;2011年11月,西安市《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审批;2015年1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开山采石专项整治切实加强采石场管理的通知》;2015年4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了《西安市秦岭北麓矿山专项整治方案》……通过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如今,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山区森林覆盖率持续攀升,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本次普查过程中还对西安市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据了解,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统一供水网络未能覆盖的人口密集区(城中村)局部地下水超采、区域地质构造变化等因素造成了西安市一些地面成为沉降灾害的活跃区。监测选取了西安市主要城市建成区约1000平方千米区域作为监测对象,结果显示,西安市地表沉降对地表、地下建(构)筑物、管线等设施构成一定威胁,未来可能影响沉降严重区域居民生产生活,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十分必要。
据介绍,此次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成果已运用于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环境动态监测等领域,对专业部门的一些专业化应用具有较高价值,将有效促进相关部门科学合理保护自然环境和利用自然资源,推动陕西省重大发展战略落实。
新闻推荐
喜迎十九大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转型升级步伐稳健 ——陕西五年经济发展回望
本报记者苏怡去年年底,在回到老家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前,王军康已经在广东的一家服装厂打工5年了。对于他来说,广东和家的距离就是一整年,从年头至年尾。如今,王军康依然干着服装的老本行,只是离家的距...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