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2日,2台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
森森古柏,留武帝挂甲之踪;天圆地方,蕴世事变化之理。盛夏的桥山,郁郁葱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作为延安南部地区重要的电源支撑点,承担着带动革命老区经济与绿色发展的使命,历经了十多年岁月的洗礼,一座现代化的电厂毅然地矗立在巍巍的桥山脚下,潺潺的沮水河畔。忆往昔,企业一次次挺立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地发展壮大;看今朝,企业再次面对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在煤电联营新模式下顶风破浪,逆势突围,构筑起电力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新模式。
发展的路上永无止境
2003年是“煤炭黄金十年”的开端,当全国煤炭企业都沉浸在煤炭价格飙升所带来的喜悦中时,黄陵矿业的领导层却做了建一座电厂的大胆决策,提出了从单纯的煤炭开采向循环经济建设转型的构想。在这样的背景下,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这个名字赫然地出现在黄陵矿业的规划蓝图上。
煤矿人建电厂,困难可想而知。必须面对首台循环流化床机组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带来的重重困难。他们克服困难,短短四年时间,一期2×15MW机组、二期2×50MW机组相继建成投产,黄陵矿业实现了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在有了小机组的建设和运行经验之后,他们有了更加宏伟的目标,建设西北最大的2×300MW煤矸石电厂。在挑战与机遇面前,没有豪言壮语,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每个人心中都懂得循环经济对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高考前天晚上想给他打个电话结果给忙忘了,第二天又怕影响他也没有打。”简短的话语中影射出些许的无奈,说这话的正是发电运行部胡寻健。2013年正当工期紧的时候,孩子正值高考,他没能回家陪同,本想在孩子上学去的时候送一送,可也未能如愿。
在发电公司,像这样的故事太多。大家工作日休息日的界限已经模糊,“5+2”“白+黑”是工作的常态,建设一线是多个专业工作组的协同推进;凌晨4时的锅炉烟道里,技术骨干的身影穿梭其中,争分夺秒地抢抓设备安装进度;44.5公里的巡线之路,刺骨的寒风和漫天的大雪丝毫没有阻挡住建设者的脚步;斗严寒,战酷暑,随处都是建设者们攻坚的顽强身影……
2015年6月17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锅炉顺利点火,从这之后,18日1号汽轮机冲转成功,19日1号机组成功并网,2号机组也于6月25日成功并网,这一连串的时间节点背后凝聚了领导的关怀,员工的期盼。点火当天,伴随着那铿锵有力的一声高呼,陕西省最大的煤矸石发电项目正式投产,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喜极而泣。
求实的路上人才先行
伴随着机组投产发电,先进的设备,年轻的团队,使矸电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舞和激励,提出了一个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的口号“打造全国一流煤矸石发电企业”。超越必先学习,他们先后到大唐、华润、华能等优秀电力企业对标学习,力争在高手林立的电力市场脱颖而出。
“为了和公司规模的发展壮大相得益彰,公司先后在各大电力院校招录了一批专业人才,如何留住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为他们提供建功立业的舞台,这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公司经理雷宏彬说道。28年的建矿历史,黄陵矿业积淀了底蕴厚重的企业文化,以润物细无声之势感动着每一位员工,推动着企业发展。新建电厂项目所处地理位置距离中心生活区较远,就在办公楼周边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建起了体育馆、食堂、职工书屋,免费为运行人员提供班中餐、纯净饮用水。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工团组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将大家融入矸电这个大家庭。
人才留住了,如何用有限的资源为他们创造出一展身手的广阔舞台?发电公司也有自己的一套,首先对新员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强化培训,之后再结合培训内容,组织考试,对考试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新员工经考核具备一定能力后,才能进入值内继续培训学习。与此同时,发电公司各个部门也不断组织技能竞赛,在岗位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激情氛围。他们通过“值际小指标竞赛”“岗位之星”的方式值内推选、公示候选人、全员选举等流程,每季度进行一次评选,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部门共同进步。
有了展示的舞台,更需要长远的职业规划,畅通的晋升通道。发电公司以大学生精英班组建设为典范,以岗位竞聘、班组长“公推公选”为媒介,还设立了首席技师工作室,大学生班组创新工作室,深入开展了“首席技师讲堂”、岗位能手“师带徒”“三功两素”修炼和技能大赛等活动,职业生涯的畅通调动了技术岗位员工刻苦钻研技术、立足岗位成才的积极性。谈到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党委书记高俊平说:“人才是企业立足不败之地的基础,留住了人才就留住了未来。”
担当的路上铸就辉煌
作为延安南部重要的电源支撑点,光环的背后并没有让矸电人就此止步,他们在聚焦机组稳定运行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污染物的排放治理。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在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保障的同时,企业主动承担起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彰显了企业绿色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项目建设之初,便将“科学、低碳、绿色、和谐”的理念作为项目设计的重要考量,率先引入了石灰石湿法二次脱硫,SNCR烟气脱硝,电袋式除尘等最新环保工艺,仅环保投资就占到了总投资的11.2%。但是近些年随着雾霾等空气污染现象增多,国家的环保要求逐步提升。
“2016年2月,陕西省环保厅和发改委提出了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方案,要求各电厂在3年内完成。我们再次投入3000余万元对刚刚投产的机组进行节能环保改造。”公司负责环保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岳林介绍道。2016年9月和2017年3月,该厂又先后对2台机组实施锅炉低温燃烧改造、分离器中心筒改造、布风板增加圆钢、吸收塔增加喷淋层、烟道加装湍流层等多项改造措施,使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优于“超低排放”限定标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为守护一方蓝天尽到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超越的路上逆势前行
从小机组的尝试,到大机组的突破,他们在不断前行和超越。然而,近几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及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面对目前国家对煤电行业政策的“收紧”、区域市场电力过剩、机组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的局面,发电公司内外兼顾,对内自我“瘦身”,在优化成本管控上做文章,加强了燃料管理,科学制定配煤比例,严控煤质,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和稳定性,实现了机组连续运行189天的新纪录;同时,精准聚焦以“小指标”竞赛为中心,不断加强运行绩效管理,优化机组运行方式,抓住高峰,紧盯低谷,做到度电必争,并通过物资代储代销,开展修旧利废,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等多重措施,进一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通过大力实施管控,我们的生产成本较投产第一年下降了105元/万度,材料消耗同比下降12%,每年可节约资金3500余万元。”公司负责经营工作的副经理任来虎说。
对外不断开拓市场,盯紧经济效益“牛鼻子”,从容应对,稳步前行。受产业政策和改革形势影响,公司主动出击,密切跟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政策,积极与省发改委、延安市沟通协调,顺利成为陕西省第一批大用户直供电交易试点单位之一;他们还深入研究大用户直供电的交易规则,积极掌握优质用户信息,为其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公司主动洽谈合作事宜,努力开拓市场空间,陆续与29家企业签订了大用户直供电购售合同。经过2年的摸索与实践,发电公司大用户直供电交易累计达37亿度,机组的发电利用小时数超过了4743小时,在当年达到了全省领先水平,单机组日发电量也达到了1428万度,创造了投产以来的新纪录。
突破的路上,没有终点,黄陵矿业人将继承和发扬敢为人先的工匠精神,再次将目光瞄准2×660MW、2×1000MW燃煤机组,光伏发电也已在规划。十年前,煤矸石发电项目的投产,为企业指明了方向。十年后的今天,企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志在创造更为宏伟的未来。待时乘风起,借势舞云天,黄陵矿业公司的“十三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发电公司将在新电力体制背景下,迈着改革发展的坚定步伐,积极探求煤电联产、低碳发展的路子,坚定“安全、低碳、高效、绿色、智慧”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电力产业,为黄陵矿业打造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目标的实现贡献应有的力量。(陈莉陈博文陈卫星)
新闻推荐
聚焦“五新”战略任务 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今年陕西省科技工作实施“2322”计划
本报讯8月2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落实‘五新\’战略任务谱写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陕西省实施“...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