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走近西安口述史”之十七 记录汉调二黄 传唱百年的历史往事

来源:西安日报 2017-08-15 05:00   https://www.yybnet.net/

口述史为传统文化艺术留下宝贵的记忆。(罗玉梅 供图)

汉调二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陕西省内主要流行于陕南地区,在安康地区又有“陕西汉剧”之称,其优美的唱腔深受广大戏迷喜爱,是陕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之一。日前,由汉调二黄研究专家罗玉梅编著的《汉调二黄口述史》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全书45万字,书中记录了汉剧200多年来在陕西传承传唱的辉煌历程,全面展现了全省汉剧流传的情况,在业内引起广泛影响,为汉调二黄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口述史又一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记者雷县鸿

“夜深沉瞌睡多,醒来时独自卧……”是汉调二黄《夜深沉》曲牌中的唱词、练功要求师傅给自己上老虎凳、腿上绑着沙袋跑场子练腿功……传唱百余年的曲牌,天不亮起来苦练功夫等等,汉调二黄传承至今,是一辈辈老艺术家辛苦努力的结果。如今,在传统戏曲面临种种传承困境之时,罗玉梅通过5年多时间的努力,完成了《汉调二黄口述史》的编著,并由陕西旅游出版社顺利出版,书中收纳了王发芸、柳庆康等40多位汉调二黄老艺人和业内人士的口述史资料,讲述内容从清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记录了汉调二黄200多年在陕西传承传唱的辉煌历程和现状等,为汉调二黄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为练腿功给自己上老虎凳

王发芸是深受戏迷喜爱的汉调二黄老艺术家。她在讲述中提到:“团里练功时,我怕睡过头,把长辫子绑上一个绳子拉到窗外,到时间了就让教练拉绳子把我叫醒。我15岁进团,已经不是童子功了,所以我总结只要播种子就会有收获,只要苦练就会有成果。比如每天演出完了后,后台卸妆的人多,我趁这个空隙就去舞台上跑几圈,后台没有人了,我再去卸妆。早上,我先练一趟私功,那时候又没有电,黑麻咕咚,就摸黑练双叉,两条腿上压石头,我还让师傅给我上老虎凳呢,师父看我流汗说‘行了吧\’,我咬牙说‘师父,你再来一块\’,当年真的是把嘴唇咬破,泪水长流。还有一个啥呢,练功自己给自己绑沙袋子,所以到现在,我的腿功还是不错的。”

柳庆康是汉调二黄的资深老戏迷,他在讲述时说:“当年每次演出时有一个折子戏叫《闹龙宫》,是压轴戏,把安康给轰动了,只要哪天演,台子下绝对爆满。台子上一个人一下能翻几十个跟头,满台都在翻跟头,前前后后,虾兵蟹将,孙悟空两方人马打得热火朝天,翻来翻去,特别热闹。”

柳庆康表示,上世界50年代安康只有一个剧团,在安康市举足轻重。“到了上世纪60年代,引进来一个秦剧团,但是秦剧团毕竟是关中那边的,跟安康是两回事,他们演出,还是拼不过汉剧团。”

抢救性搜集历史资料

罗玉梅说:“汉调二黄曾风靡一时,有四大流派遍布全省,20世纪50年代后的演出剧团就达30多个。我还记得在1972年,我看过最老的艺人陈培基演《红松岩》里的一个老红军,背着背篓,嗓子哑了,但却唱得非常好听,他在舞台上的样子感人至深。还看过他在话剧《槐树庄》里演一个老地主,演到骨子里去了。他那句普通话‘今儿几儿了?\’至今还在耳边。”

“最初是因为我的师傅江树业突然去世,触动我要去做汉调二黄的口述史搜集整理,”罗玉梅告诉记者,“我师傅是位汉调二黄音乐家,他生前有许多事要讲给我听,但我没有认真对待。他的去世给我很大打击。艺人们在舞台上的精湛技艺仅仅留在观众的记忆里,而他们的离世对一个戏曲剧种来说,也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一个艺术家的去世,对这门艺术损失太大了。我认为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先从抢救做起,记录整理是当务之急。”随即,罗玉梅开启了自己的汉调二黄的口述史抢救搜集整理之旅。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罗玉梅采访了能采访到的每一位老艺术家,尽可能严格地尊重口述者的表述习惯与方言,忠实记录并录音、录像。

罗玉梅表示:“通过采访,我弄清楚了许多迷惑不解的事。比如包括汉调二黄的流传线路,各大流派汇集安康的过程,以及各流派的主要人物,旧社会艺人的生存状况。每次采访艺人后,内心都很久不能平静,为老人们的坚守和对艺术的执着而感慨流泪。时至今日,书中写到的老艺人中有三位已经去世了,两个瘫痪了,还有很多人都已是高龄且患病,所以我觉得,做汉调二黄的口述史搜集整理,就是在抢救,把宝贵的艺术技艺和记忆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汉调二黄的历史传承,喜欢上汉调二黄。”

口述史让读者阅读变得有趣

陕西作协顾问,著名作家和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我了解,与主要流行于渭河流域的秦腔不同,汉调二黄是我国独特的历史悠久的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于汉江流域等地,着重体现的是汉江流域的文化历史人文。尽管一些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有了衰弱的趋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对包括汉调二黄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对它们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和谷认为,口述内容是最原始的、最鲜活的。在搜集口述史资料时,作者不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受访者自然表达,让他们像与最亲密的朋友在一起那样畅谈内心所想。与纪实文学相比,口述史著作更接近于原始的记忆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史实。它没有更多的文学或者艺术加工,是原汁原味的讲述历史。“我觉得,让普通人讲述历史,是《汉调二黄口述史》这本书的重要价值。荷马史诗是古老的口述历史书籍,人们通过口头转述将历史流传下来。《史记》的资料来源,不外乎档案资料和司马迁本人收集的材料,其中很多内容都是他游历各地,根据知情人口述而写。《汉调二黄口述史》这本书讲述的不仅仅是汉剧的历史,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片段和内心深处的思考。书中既有宏大的场面,又有个体的心结,这些都让读者的阅读变得有趣。我认为通过口述史这一方式来回顾展现汉调二黄传承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很独特的,可以说,口述史在汉调二黄的传承保护上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陕西旅游出版社总编辑李晓娟表示,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汉调二黄这一优秀剧种,唤起更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该社精心策划了这一选题。《汉调二黄口述史》是根据汉调二黄老艺人的口述内容整理而成,通过朴实的文字,原原本本地再现了汉调二黄艺人们的舞台生活,以及他们在时代大潮中与汉调二黄相生相伴的命运,对汉调二黄的历史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通过口述的方式,让读者在艺人们的生动讲述中,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中华戏曲艺术的美学感染力,提升民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宝贵资料。”

新闻推荐

职业病患者符合条件可享受大病保险

本报讯(张雨欣记者张维)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走近西安口述史”之十七 记录汉调二黄 传唱百年的历史往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