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萍
保障母婴安全,是每一位产科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守护对生命的感动,让我们愈加珍爱这个职业。”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主任袁宁霞如是说。
袁宁霞1965年生于青海,儿时的她时常听父母感慨,因落后的医疗水平,许多当地居民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耽误了病情,甚至丧失了宝贵生命。于是,袁宁霞自小就立下志愿,要努力学习,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后考取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1987年她毕业后坚定地跟随父母支援西北的脚步,回到青海工作,就职于青海人民医院妇产科,一干就是12年。
2001年,袁宁霞被调入陕中二附院(原陕西省纺织职工医院)继续从事临床妇产科工作,并担任主任。时光荏苒,时至今日袁宁霞的从业生涯已30年有余。
谦虚好学,肯下功夫钻研业务,是同事们对袁宁霞的一致评价。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袁宁霞对妇科各种肿瘤、经阴道子宫切除、腹膜外剖宫术,产钳、难产等方面有独特的治疗手段。她还撰写了多篇医学论文,成为医院妇产科学科带头人之一。
当“熊猫血”妈妈遇上“前置胎盘”,凶险的生产使生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由于血液紧张等原因,准妈妈陶女士辗转入住陕中二附院产科时,得到了产科主任袁宁霞的重视。比起其他产妇,陶女士在生产之前更加焦虑紧张。她拥有十分罕见的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不仅如此,在孕后期,她被确诊为“前置胎盘”,更是大大增加了她生产的风险。2016年8月,在输血科为产妇备好配型血液、介入放射科做好随时手术止血的准备后,陶女士被推进手术室进行剖宫产,终于顺利生产。
逛街途中“拦”警车去医院救人,徒手剥离滞留胎盘挽救产妇生命等许多有惊无险的案例还有许多,袁宁霞以保障母婴安全为己任。医德高尚,为众多的患者解除了疾患,袁宁霞拒收红包,谢绝吃请,换来患者的感激和好评,多次收到锦旗和表扬信。
近年来,医院产科发展飞速,年新生儿出生量由最初的1000余例发展到如今的10000余例/年,在全省仅次于省妇幼保健院。对于学科建设与发展,她兢兢业业,从未怠慢,对于技术的不断提高,更是她一生不变的追求。
目前,由袁宁霞牵头建立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为危重孕产妇实现了无障碍享受优质医疗,撑起了生命的“安全伞”。由她实施的难治性产科出血介入治疗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年来,挽救了数以百计母婴的生命,赢得了良好口碑,受到了广大产妇的充分信赖。由她亲手接生的就有5000多名新生儿。 (G)(2)
新闻推荐
贺荣在参加省直机关代表团讨论时指出 把从严从细的要求贯穿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
本报讯(记者董渺)5月7日,贺荣同志在参加省直机关代表团讨论省委报告时指出,娄勤俭同志代表省委所作的报告,政治站位高,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饱含深情,全面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科学...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