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景智摄
本报记者 汪曼莉 苏同敏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现实情况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但是,资本的“脱实向虚”令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挑战。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并将其列为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之一。
产业是稳增长的主抓手,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要强力推进实体经济,必须抓“龙头”。省人大代表、渭南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忠效告诉记者,渭南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核心方向,政府通过创新招商模式和运营模式,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方面吸引了3大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年产GW动力电池及.8GW派克,全部达产达效后可新增产值亿元以上。同时,新能源汽车上线运行公交车多台,渭南成为陕西省使用新能源公交大巴最多、最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最好的地级城市。因此,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政府要找准发展方向,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好平台,运用市场化手段不断壮大实体经济。
当前,陕西省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税费负担较重等困难。省人大代表、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董事长龙兴元认为,振兴实体经济,要着眼于让企业家提振信心、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让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希望政府推行减税政策,扩大政府债务,为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的发展提供缓冲余地。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陕西超群医药集团公司总裁徐社会认为,在供给侧改革和陕西制造大背景下,发展实体经济有着新的机遇。他表示,振兴实体经济,企业一方面要自觉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调结构、转方式;另一方面要将自身发展融入到“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上,学会与市场共舞。同时,他希望政府要做好“放管服”这篇文章,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让做实业的人真正感到有奔头、能致富。
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根据民建陕西省委员会的调研结果,在目前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加剧、中长期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对市场环境和经济波动更为敏感的民间资本,投资力度明显下降,而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直接导致了民营企业融资下降。省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惠曙光认为,要摆脱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经济出现脱实向虚倾向这种困境,必须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多措并举解决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应尽快改革金融体制,增加金融市场有效供给。要积极争取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政策,提升陕西比较优势,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陕西聚集;加快设立风险缓释基金、转贷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陕西的资源倾斜,完善金融支持及创新机制,壮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力量。让资金真正投向有前景、有技术的实体经济,最终实现人才向实体经济集聚、要素向实体经济倾斜的市场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成全勃)省司法厅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有关干部工作的新精神,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干部工作“三项机制”,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分别研究制定了实施办法,在严格标准、...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