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商洛市 安康市 汉中市 延安市 渭南市 咸阳市 宝鸡市 铜川市 西安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探路子想法子充实农民“钱袋子”

来源:各界导报 2017-01-1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 —榆林市榆阳区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工作纪实


榆阳区土地流转后建起的花卉种植大棚

榆阳区土地流转后大地种业种植基地土地成片

榆阳区古塔镇石井村土地流转大棚葡萄获丰收

榆阳区鱼河镇王新庄村土地流转后建成的大棚蔬菜

榆阳区金鸡滩镇土地流转后的高标准农田

榆阳区小纪汗乡可可盖三组板蓝根种植

榆林市榆阳区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过去,面积虽广,但耕地分散,成为土地集约化经营的短板,一直制约着该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榆阳区通过土地开发整治项目逐年新增耕地面积,又通过土地流转使得原本细碎分散的“绺绺地"变成了集中成片的“整装田",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基础。

特别是年以来,榆阳区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治项目,新增耕地面积.5万亩;与此同时,又通过多样化的流转方式,累计完成土地流转万亩。在这8年的探索过程中,也累积了一些典型经验,如赵家峁的“确权确股不确地",鱼河镇的家庭农场,大地种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土地经营模式等等。

赵家峁“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探索之路

年夏秋,榆阳区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 — —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仿佛一夜之间忽然火起来。每逢周末,驱车奔往赵家峁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来这里既可以体验刺激游戏,玩高空滑索、踩着空中绳索穿越森林;也可以放松度假,戏水、钓鱼,在河滩烧烤;还可以体验陕北农家生活,住民居旧窑、尝农家味道、采新鲜果蔬。

殊不知,在过去不久前,赵家峁村也是仅有“老幼病残"留守在家的贫困村。年以前,赵家峁村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进城务工,全村大多耕地闲置荒芜,人均纯收入不足元。

年9月,榆阳区委书记苗丰在深入赵家峁调研后,决定把赵家峁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作为一号工程,为全区农村改革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短短两三年,赵家峁从一个山大沟深的贫困村变成一个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热点村,完全是得益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

“确权确股不确地",这就是赵家峁从年至今几年来探索形成的土地流转新模式,这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平衡利益,还权赋能,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年,赵家峁启动国家京津风沙二期治理移民搬迁项目;年,配套实施现代设施农业项目,集中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后,原有的沟沟峁峁里的小块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块地,面积也明显增加了,那新增加的地归谁?原来到户的耕地怎么办?于是就有了土地确权问题。

赵家峁的“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中的“确权",就是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民小组集体,农民只有承包经营权。

紧接着, 年,赵家峁又启动了休闲度假村项目。投进去的资金怎么办?移民搬迁项目建好了,原来的老房产用作游客体验式民居,归属权、经营权怎么算?农民的林木财产怎么办?于是就又有了确股。

“确股",就是把土地、人口、劳动贡献、资金、旧房产等转化为股权(其中,土地股占%,人口股占%,劳动贡献股占5%,资金股占%,旧房产股占%),并把这些股份量化到人,这样每个农民手里就有了“五个产权"。

股权量化后,怎样经营?于是就又有了“不确地"。不确地,就是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份后,每户人家不再具体经营某一块指定的地,而是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进行流转经营。

通过“确权确股不确地",赵家峁村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产权关系,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

实施“确权、确股、不确地"后,村集体经济由谁经营?农民利益如何实现?年,赵家峁村又整合了村集体原有的一个农业公司和一个合作社,成立了“赵家峁股份经济合作社",把量化给农民的股份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民按股分红,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目前,赵家峁的土地流转和产权制度改革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该村共计流转土地亩,现金入股余万,已经形成了两大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和休闲农业。建成了亩葡萄种植区、亩现代养殖小区、棚设施蔬菜大棚、亩山地苹果、亩酥梨;休闲度假村也基本成型,投入使用,景区内设有空中滑索、森林穿越、水上游乐、河滩烧烤、农家乐体验等娱乐项目,还有年开国上将王震将军转战陕北驻扎过的老院子等都被建成了旅游景点。

据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张春平介绍,下一步,赵家峁村还规划建亩葡萄酒庄基地、亩旱作农业试验田以及亩杏树文化观光区,并且这些项目都已经进入了前期规划中。

赵家峁村党支部副书记高娜说: “几年的改革实践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质上就是一次农村资产分配和一次规模性的土地流转工作。"

赵家峁的这次规模性的土地流转中,最可观的效益就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升, 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到年底为元,增长率超过了%!

赵家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着,其“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模式得到了各方关注和认可。年,该村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及陕西省首批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村;年,该村又被确定为陕西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示范试点村。

多样化多主体的流转方式

赵家峁的土地流转无疑是榆阳区土地流转整体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榆阳区也绝非这一种模式。

榆阳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从年伊始,特别是自年起,该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促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逐年增大。年,流转面积为万亩;到年,流转面积达到.5万亩;到年底,流转面积达到.6万亩;截至年月,全区累计完成土地流转(包括细碎化整合)万亩。

这万亩流转土地呈现出流转方式多样化、流转主体多元化、流转取向特色化、流转经营规模化的特点。流转土地的经营主体,也出现了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不同类型。

其中,赵家峁便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的先行者之一。

在合作社经营模式之前,更多的是以种养大户带动土地流转。比如,榆阳区马合镇麻生圐圙村,为了加快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组织农户对原有土地进行了细碎化整合,通过互换或重新分配等方式,使农户原来较为分散的“绺绺地"变成了集中成片的“整装田"。全村农户种植的成片种植,养殖的规模养殖,使麻生圐圙发展成为了全省养猪第一村,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再如,造林大户李增泉承包了余兴庄办事处原李官沟村多亩土地植树造林,打造榆阳南部山区生态景观旅游度假村。

第三种经营主体是家庭农场。上世纪鱼河大米远近闻名,曾是周边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供不应求。后来因种种原因,稻米田大片大片被其他粮食作物取代。近年来,鱼河镇积极引导,将鱼河村全村多亩耕地承包给常四娃圆梦家庭农场等8个家庭农场,种植玉米和水稻。年经过区农业局的技术指导,家庭农场种植富硒水稻,一举成功。使消失多年的鱼河大米再次焕发往日的荣光,深受百姓青睐。

还有一种,就是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以经济效益为纽带,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发展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成片流转农户土地或与农户联合发展优势产业,实现规模经营,带动农民致富。如陕西大地种业公司种植规模达到1.多万亩,中稷公司种植规模达到2.多万亩,明杰公司种植规模达到3万多亩。

通过土地流转,榆阳区的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了榆阳区的土地流转;反过来,通过土地流转使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

政府重金奖励支持土地流转

无论哪种模式,万亩土地的流转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从年起,榆阳区政府财政就设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专项扶持奖励资金,并配合各种政策鼓励农民成片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年、年,每年由区财政拿出万元,对流转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及先进乡镇、村组进行奖励。年起,将每年的奖励资金增加到万元,并且在土地流转面积较集中的村组,采取捆绑各类农业项目资金的办法,实行重点扶持。

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土地流转

谈土地流转就不得不谈到土地开发整理。比如前文提到的赵家峁,最初赵家峁村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后,全村耕地面积明显增加,那这多出来的耕地归谁所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推动了赵家峁的土地确权,进而推动了该村的土地流转。

据悉,年以来,榆阳区在小壕兔、孟家湾、金鸡滩、补浪河、巴拉素、红石桥、马合、岔河则、小纪汗、芹河等个乡镇累计投资万元,实施完成土地开发整治占补平衡项目个,实施规模.5万亩,新增耕地面积.5万亩。目前正在实施占补平衡项目个,实施规模3.万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3.万亩。

通过土地开发整治,榆阳区做到了耕地数量持续增加,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连年达标、耕地占补平衡有余的目标。

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来,榆阳区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高质量、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高效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马合镇麻生圐圙村、补浪河乡昌汉敖包村、小纪汗镇奔滩村等十余个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规模都在万亩以上。新开发整理的土地整齐划一,设施全备,配套实施的田间道路四通八达,水利网络纵横交错,防护林带错落有致,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幅提高。

现代农业的规模发展和种植技术、节水技术、机械化作业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带动了榆阳区乃至全市农业科技的快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仅占补平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榆阳区新增耕地.5万亩,全部按种植马铃薯计算,平均亩产3吨以上,每年增加农业产值8.5亿元,增加纯收入1.亿元。

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现代农业

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榆阳区根据南北不同地域特点,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规模化发展为方向,全力打造“两区一带"产业格局,即北部风沙草滩区以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着力打造万亩玉米和万亩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南部丘陵沟壑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旱作农业示范园为引领,重点打造万亩小杂粮和马铃薯基地;河谷川道区以鱼河镇为中心,重点打造万亩蔬菜产业基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基本形成榆阳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和模式。

榆阳区还一直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该区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家、家庭农场示范场家、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个、“一村一品"示范村个。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建成千亩以上现代农牧场和现代农业园区万多亩,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和订单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同时鼓励企业通过联合、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集群化发展,引领榆阳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当前,榆阳区正在逐步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工作,保障土地流转依法有序开展。

榆阳区农业局工会主席刘红金,同时也是赵家峁股份经济合作社中一名占有“劳动贡献股"的股民。作为一名农业局干部,同时作为一名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股民,他一直在参与、见证榆阳区几年来的土地流转给农村、农民、农业所带来的变化,用他的话说: “要发展现代农业,要提高农业效益,就必须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实施土地流转。"

榆阳区区长贺利贵说: “‘十三五’期间,榆阳区将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依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着力构建农村承包地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北部滩区重点发展亩以上、南部山区重点发展亩以上成片流转,为农业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王森 刘畅 谢安发) 

新闻推荐

经济发展 “不能抱着金饭碗要饭”

□记者吴军礼环境治理中,只能被污染牵着鼻子走?追赶超越中瞄准发展比我们好的地方跑,什么时候能跑赢、跑赢几个才算胜利?陕西经济发展中,是不是在抱着“金饭碗"讨饭?1月日下...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探路子想法子充实农民“钱袋子”)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