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教学创新记
□ 记者 张宝勤
让学生轻轻松松进课堂、快快乐乐学知识,一直是中小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坐落于浐灞之滨、白鹿原西侧的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近年来在研学中探索创新,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开展生动有趣的文化主题研学出游活动,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学校根据区域特色,按照教育规律、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确立研学主题,使之与学生课堂上的知识点相结合,在身临其境的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课本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课《祖父的园子》一文表达了作者童年在园中与植物、各类昆虫的接触,而现在许多孩子却缺乏与自然相处的生活体验。为让学生们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栽花、拔草的童趣……学校组织五年级学生前往杨凌农业科技园、陶艺村,开展以爱自然为主题的“走进自然,激情参与,快乐探索"研学旅行活动。
在农业历史博物馆及无土栽培实验基地,孩子们了解奇趣的昆虫世界,体验五色土壤的神奇。在农业历史博物馆,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明清较先进的农业机械耕种,使孩子们体会到农业生产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将研学地点定在最具有陕西特色民居建筑、陕西文化聚集地关中民俗博物院,目的是让孩子们“感悟民俗民风,传承优秀文化"。
最近一次研学活动中,学校研学地点选择半坡博物馆,主题是“观史前文化,传文明风尚“。通过了解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部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艺术文化等,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史前文化,感悟历史“薪火相传",达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
研学活动中,陶艺社团学生参加了“我型我塑爱半坡"体验活动,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捏、搓、粘、压,制作精美的陶艺作品,而创意美术社团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画笔描绘“心中的半坡"。各班的讲解员同学,在为大家讲解半坡文化的同时,还向同学们宣传文明行为和文明理念。
在学生研学手册上,一名学生这样写到:“置身那里,仿佛走进一片大森林,最吸引我眼球的植物是八米多高的冲天仙人掌……"一位老师在研学反思中这样写到:“研学活动虽然结束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成不变的学习惯性和思维模式改变了。孩子们需要活力,需要个性,需要宽松的学习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锐萍)1月日,从市发改委传出好消息:安康市成功入围第三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属于陕西省唯一试点市。据了解,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