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苦”精神,是边城白河向世人“炫耀”的资本。
上世纪,面对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白河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历时20多个春秋,修筑23万亩石坎梯田,长度相当于7个万里长城,不仅解决了民众温饱,还锻造出“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赢得国务院、省委、市委的高度赞誉并得到广泛推广。“三苦”精神响彻三秦,蜚声全国,成为陕西继“延安精神”之后的又一张精神文化名片。
“三苦”精神实为创业精神,在既往产业发展、劳务经济、改革创新的征途中,这一精神一以贯之,如生命基因,深植白河人血脉骨髓。新时期,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白河人的创业热情持续升腾,从务工能人到普通百姓,从高校毕业生到退役军人,从下岗职工到农村妇女,纷纷扬帆摇橹、出力鼓劲,助推白河创业大船破浪前行。
“逼”出来的创业路
白河有一顶华美的“帽子”——秦头楚尾,然而这顶“帽子”却遮不住冰冷的事实:偏离西安、安康等政治经济中心;县域最低海拔170米,最高海拔1901米,山大沟深,土地瘠薄;水运凋敝,昔日商贾云集、千帆竞渡的“小汉口”早已悄然陨落。专家们关于“白河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论断,并不是危言耸听。
山上种不出粮食,水上运不回金银,怎么办?创业。
汉江是白河人的福祉所系,繁荣的航运贸易不仅带动经济蓬勃发展,还推动了秦楚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碰撞交融。白河人继承了秦人的务实肯干,习得了楚人的通灵乐观,兼容了移民们敢于冒险的精神特质,滋养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人文心理和敢想敢干、勇创基业的实干精神。
困难和机遇古来相依,白河人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找准短板、发挥优势,引来化危为机、逆势突围的源头活水。
山水养活不了人,政府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三分之一的白河人,或南下或北上,几年后,放出的“小鸟”变成“金凤凰”。2006年以来,县上积极争取国家道路建设项目,不断拉大城市骨架,扩张城市规模,延伸经济脉络。如今,襄渝复线贯通东西,十天高速连接南北,316国道穿境而过,白河融入安康、十堰“1小时”经济圈和西安、武汉“半日”经济圈,毗临鄂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跻身开放的前沿。
白河把如何推进全民创业作为重大研究课题,旗帜鲜明地提出“敢为人先创大业,誓以‘三苦\’换甘甜”发展宣言,解放思想,自我革命,厚植创业文化,推动全县上下立志创业、投身创业、服务创业。汉水之畔人心思进、浪潮喷涌。
创出特色大产业
只要有慧眼,每个地方都不缺少可以挖掘的发展资源。以“加法”做“减法”,借助资源优势,弥补发展短板,是白河的创业思路。
白河能制造汽车?没到过白河的人兴许不信,但来了的人都会为之折服。 (下转二版)
记者 熊锋 通讯员 魏保柱 汪银春
新闻推荐
报考安康学院 可获振兴计划资助 学费全免 2016年安康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招生
●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学前教育、林学、农学、体育教育、行政管理、会计学、法学、美术学、土木工程、小学教育、茶学等。●网上报名时间:9月8日8∶00...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