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山琼果代粮酿
安康酒渊源觅踪(八)
安康山区,千峰万壑,汉江水自西而东,横穿安康大地,北有秦岭巍峨,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侵袭;南有巴山耸峙,减少了辐射热量的散失,两山夹一川地势,造就了肥沃的河谷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野生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兴安知府童兆蓉说:“南山俗称陆海,种植郁茂,”是以《兴安府志》所载可食可用野生植物资源多达数百种。聪明的安康人,在长期观察实践中,早已掌握用野生植物作为粮食代用品,所酿制的甜秆酒、柿子酒、木瓜酒、拐枣酒等,已成为安康地方有名特产。
安康酒厂成立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酿酒原料供应不足。安康虽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但山大沟深,粮食生产一直落后于全国。而酿酒业是被称为耗粮大户的企业,历史上因粮食减产而下令禁酒的事屡有发生,如西汉初,汉文帝为节约粮食,减少谷物浪费而颁布禁酒令;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很多地方发生水灾,皇帝就下令这些地方禁止有关酒的一切活动。就连安康也是如此,康熙三十二年大水入城,官舍民居漂流殆尽,兴安知州王希舜也曾下令“严禁烧烤”,节约粮食赈济灾民。据统计,现在我国每年用于酒类生产的粮食约有1300多万吨,大约占国家轻工业用粮的百分之六十,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安康是有名的缺粮地区,在每年都需要国家调拨救济才能生存的情况下,酿酒业势必因粮食供应不上而受到严重制约。
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安康酒厂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代用品酿酒的研制与开发,在民间利用野生植物果实、根茎酿酒启发下,1957年就试出八九种非粮食代用品酿酒,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粮食。第二年西北大学生物系师生11人,就来安康酒厂实地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帮助酒厂完善非粮食代用品酿酒技术。1968年,经过十年动乱洗礼的安康酒厂,恢复生产伊始,就成立了三结合试验小组,攻关非粮食代用品酿酒工艺,经反复研制试验,首先用橡子酿酒成功,生产出60度白酒。但由于技术上还存在缺陷,出酒率低,酒味也很差,只有辛辣,没有醇厚,口感不好。他们发现问题,及时研究,从投料、用水、用曲以及酵母、窖温等各环节找原因,仔细分析,发现橡子属凉性植物果实,因而要增高炉温,由原来20度提高到24—25度,第二次试验便分几个窖,不同温度进行,操作上也采取不同作法,经多次试验,使橡子出酒率提高到37%左右,最高达40%,创造了橡子出酒率的记录,又增加酒味的醇香,迈出了可喜一步。接着开始试验用蕨根酿酒,也获成功。
尽管安康民间很早就利用野生植物资源酿酒,但都是手工作坊生产模式,传统植物酿酒技术,远跟不上大生产需要,而国内当时也没有一套成熟工艺操作规程,都还处于探索试验中。面对这种情况,安康酒厂从领导到工人,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打破一厂一地界线,派人出去参观外地野生植物酿酒经验,再结合本厂实际充实提高。于是改旧式酵母大缸为卡氏罐,节约了原料,减轻了劳动强度;麸曲车间也大胆革新,探索改盒曲为地面制曲,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又容易掌握温度,而且提高了麸曲质量和出酒率。由于不断摸索革新野生植物酿酒工艺操作办法,大大提高了非粮食代用品酿酒效率,从1968—1972年数年间,共生产60度野生植物原料酒455160斤,为国家节约粮食1147900斤。1979年12月3日,陕西省代用品白酒技术标准审定会,在安康酒厂隆重召开,会议审议了安康酒厂起草的橡子酒、拐枣酒、苕干酒技术标准。安康酒厂利用野生植物资源酿酒的探索精神和生产经验受到广泛赞扬。
在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中,安康酒厂终于走出一条用代用品酿酒的金光大道。1984年,安康酒厂研制生产的“金秋”牌“中华猕猴桃干酒”,荣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受省政府表彰;被省工业厅评为全省旅游产品。翌年又荣膺国家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铜杯奖,从而将安康酒厂利用野生植物资源酿酒的探索实践推向陕西省领先地位,在国内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吴作人先生也按捺不住激动心情,欣然提笔赋诗称赞道:
新醅猕猴桃
干酒宜长生
琼果何处有
中华遍地春
安康酒厂存念1986年冬题作人
(泸康酒业供稿)
集团
泸康关注
新闻推荐
nbsp; 再次聘任59名行风监督员 本报讯(通讯员 徐恒)近期,市政府2016年第六十三次专题会议审议通过了安康供电公司滨江1
筹建新变电站提升供电能力再次聘任59名行风监督员本报讯(通讯员徐恒)近期,市政府2016年第六十三次专题会议审议通过了安康供电公司滨江110千伏变电站选址,原则同意两个拟选站址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安...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