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沈谦 通讯员 田鹏
作为一名“大国工匠”,徐立平不仅拥有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操作能力,同时也拥有一名创新者所具备的细致洞察力和过人想象力。正是他的这些特质,使他针对航天科技四院7416厂火炸药修整刀具,进行了一场技术“革命”。
说起这场技术创新,是一个水果削皮机激发了徐立平的想象力,为他脑海中的创意插上了“翅膀”。
徐立平的同事们回忆说,几年前,航天科技四院接到一个重点型号任务,要立即投入批产。周期要求紧,任务量繁重,这给徐立平所在的火药整形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且整形作业空间狭小,组员们一天几乎不挪窝地拼命干下来,腰酸背痛不说,效率也并不高,一个人最多才能干出几发产品。如此大批量的生产,“蜗牛般”的速度,使整形工序一度成为全院该型号生产提速的瓶颈。当时,徐立平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徒弟小亢在日复一日的高强度整形工作中,手掌心磨出了血泡,最终因伤口感染住进了医院,还动了手术。
看到大家在高强度工作中疲惫的样子,作为班组长的徐立平既心疼又着急。怎么办?能有什么方法提高效率?刀具又该怎样改进?这些问题一直在他脑子里不停地苦苦思索着。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徐立平看到儿子在用削皮机削苹果,看着快速转动着的削皮机把手,他突然有了“灵感”,似乎看到了苦苦找寻的答案。顾不上吃饭,他的大脑快速进入了兴奋状态,立刻找来笔和纸,画起了设计草稿。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徐立平把自己的设计构思告诉了班组员工,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并带领大家查阅资料,着手设计一种专门用于该型号整形的机械化装置。
为了使该装置安全、可靠,徐立平在陕西省图书馆“泡”了几天,记了二十多页的笔记。经过加工、反复实验、几度修改,一个半自动整形专用刀具诞生了。这种刀具每工作一次就能计算出切削的重量,可以实现一次整形到位,而且以往数次称量切削余量也缩减为一次。之后,大家针对该批产型号产品的特点,配套设计加工了专用整形平台,称量、整形、校准工作一气呵成。班组不用再集中组织人员进行大批量、高强度的集中搬运,单个产品的整形效率提高了30%。
该刀具的诞生,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操作安全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也得到了有力保证。7416厂党委将这个刀具命名为“立平刀”,并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
徐立平沿着创新的道路不断开拓,后来根据不同类型发动机、整形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设计、制作和改进了三十多种刀具,其中九种申请了国家专利,两种已获授权。难怪徐立平的同事都这样认为:“徐立平身上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什么,是他那将岗位融入血液的执著精神和专注的品质。”
新闻推荐
行简政之道 激活力之源 安康市全力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建设
本报讯(记者魏涛)“今年一至三季度,安康市生产总值、非公经济、工业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新增市场主体16809户,同比增长47.51%,增速全省第二。这与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的建立和政府职能转变是分不...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