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商洛市 安康市 汉中市 延安市 渭南市 咸阳市 宝鸡市 铜川市 西安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一粒好麦如何育成 ——“三秦楷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的故事

来源:安康日报 2016-10-1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三秦楷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的故事

陕西日报记者 郑栋 通讯员 程立珍

“6号床的病人要外出,你带上急救箱跟上一起去,要时刻注意病人的身体变化。”眼前,护士长认真地叮嘱着。

护士王静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打着问号:“6号床?不就是那个成天不看电视只看笔记本,不听医嘱不按时睡觉的老人?”收拾好行装走进病房,王静发现老人已经穿戴整齐,正急匆匆地往门外走。看见王静来了,老人有点不好意思地冲她笑了,左手还压着右手刚拔针的伤口。

老人叫王辉,坐上车王静才知道他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事小麦育种科研工作的教授。“王老师外出大概是要去参加什么研讨会吧。”王静心里这样想着。

汽车穿过拥挤的街道,爬上被西农学子称为“五台山”的陡坡,缓缓驶进宁静的校园,径直扎向学校操场旁的那片金色麦田。

车子刚停稳,王辉就抓起笔记本拿着草帽第一个冲下车。那一瞬间,王静觉得眼前的这位老人像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又仿佛觉得麦田里有价值连城的宝贝。

于是,6月4日下午4点,在农科城杨凌,在西农大的校园里,在翻腾的麦浪中定格了这样一幅躬耕图——一位头戴草帽双鬓染霜的老人,频频弯腰,用手中的标尺和本子测量记录着麦穗的高度。一位着装整洁的护士提着药箱站在旁边,目光里满是担忧和关切。

从事小麦育种科研工作43年,王辉从来没有变过,年轻的时候,他就是麦田里的“拼命三郎”。

妻子马桂霞还清楚地记得,那是1987年的一个夏夜,凌晨4点,闷雷划破宁静。王辉一骨碌翻身起床,头也不回就往试验田跑,那里新割的麦子正一捆捆码放在地里,如果不能抢运回麦仓,这一季的研究成果就要泡汤。

暴雨如瀑倾泻,王辉虎口夺粮。那天深夜,马桂霞看见了雨中那个拉着架子车,往返于麦田与麦仓之间的高大身影;也再一次见证了爱人那份坚韧无畏、默默奉献的人生追求。

最初,王辉立志学农是为了一个朴素的愿望:“学农业科技,不再让父老乡亲们挨饿”。这份初心,王辉一直坚持始终。育一粒好麦,是他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自我抉择,也是他报国为民,发散光热的奋斗征程。

从事小麦遗传和育种研究,是一份劳动密集型的科研事业,是一场与造物者同台打擂的接力赛,更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艰巨工程。很多科研专家穷尽一生心血与智慧,往往也难有所得。可是,若不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无言坚持,怎能有人民群众饭桌上愈来愈浓的馥远麦香。王辉常说自己很幸运,但是这份幸运背后是王辉所代表的“育种人”那份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与努力。

即使身患重病也要坚持到麦地里走一趟,就算狂风骤雨也不能阻挡栖身田野保主粮。一粒好麦如何育成?关键奥秘所在,就是王辉身上的那份执着和拼搏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厚植大地、蓬勃向上;这种力量,行稳致远、锐气昂扬。

新闻推荐

庆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10周年 安康农业综合执法在行动

省农业厅副厅长王韬在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检查指导副市长鲁琦在忠诚无公害蔬菜直销店检查指导执法人员在白天鹅广场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06年11月...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粒好麦如何育成 ——“三秦楷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的故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