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国玺 通讯员 高星炜
8月30日,渭南市召开了文化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对近期制定出台的《铜川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办法(试行)》《全市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管理办法》以及近年来文化改革发展成效进行了说明和介绍,并回答了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随着一系列文化改革举措的出台,渭南市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出台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办法,让文艺创作更具“底气”
8月16日,渭南市出台了《铜川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办法(试行)》,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重点文艺精品创作。这是渭南市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办法规定,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扶持每年组织实施一次,每年扶持5—10个项目,从2016年起开始实施。扶持标准为:电影、电视剧每部不超过20万元,舞台剧、广播剧每部不超过10万元;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每部不超过10万元;动漫影视作品每部不超过5万元;影视剧本、舞台剧本每部不超过5万元;长篇小说、报告文学每部不超过3万元;其他门类为1—3万元。该办法的出台,对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的价值导向要求,把对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变成了常态化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为推进渭南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制定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管理办法,让文艺评奖更具“正气”
渭南市把制定全市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管理办法列为全年重点改革任务之一,于8月16日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了《全市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管理办法》。该办法紧扣中、省改革精神,突出铜川特色,对文艺评奖项目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和清理,将全市性常设文艺评奖项目从原来的7项缩减为3项,仅保留了铜川市重大文艺精品奖、铜川市星辉文艺奖、铜川文学奖;保留了1项全市性节庆活动文艺评奖———铜川市文化艺术节奖。该办法还制定了科学的文艺评奖评价标准,健全了文艺评奖的评审机制和监督机制,明确了文艺评奖的保障经费。该办法的出台,解决了渭南市当前文艺评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了评奖质量,增强了权威性,突出了导向性,使奖项设置更加科学,评奖数量更加合理,评奖标准更加严格,评奖程序更加规范,对文艺工作者的激励更加有力,对创作生产的导向更加鲜明。
扶持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发展,让文化发展更具“人气”
渭南市共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200余支,人数达到万余人,重点文艺团队20余支。这些文艺队伍长期活跃在基层,成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为了进一步推动大众文化发展,让全民享受文化改革发展成果,今年年初,渭南市制定印发了《关于扶持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鼓励支持,加强引导,规范服务,促进发展”原则,从经费保障、场地设备、人才培养、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给予扶持。同时,首次将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纳入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每年列专项经费对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和文化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并加大了对文艺团队的辅导培训、演出交流、资金支持、器材配送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发展活力更加突显,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更加方便、快捷,参与热情不断高涨,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不断提升。
吸纳知名作家艺术家云聚铜川,让文化繁荣更具“才气”
8月30日,数名知名作家艺术家云聚铜川,了解文化改革举措、共商文化繁荣大计。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散文家和谷,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诗人朱文杰,陕西省艺术馆研究馆员、著名作家诗人刘新中,西安市文联副巡视员,著名作家诗人商子秦,陕西省文联办公室主任、作家诗人刘平安,三秦都市报编委、编辑中心主任、作家诗人王宏哲,陕西省生态文学研究会秘书长、作家王卫平等作家诗人出席了文化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这些作家艺术家长期关注铜川、书写铜川,为铜川文化走出去和提升铜川文化影响力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同时,这些作家艺术家与渭南市文艺工作者一起共同探讨铜川文化发展思路,共谋铜川文化发展新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苏美娟)10月18日上午10时,市财政局举行全市公车改革取消车辆第九批拍卖会。按照陕西省公车改革实施方案,垂管单位涉改车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处置,渭南市国税系统公车改革方案经省...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