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渭河生态体育公园悠闲地散步
衡量一座城市和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外表,更要看内涵。只有让群众从中受益、得到实惠、感到幸福的内涵式发展,才最有质量、最有价值、最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近年来,新一届宝鸡市委、市政府将以民为本理念作为抓发展促改革的指挥棒,坚持一切工作为了群众,一切决策利于群众,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养、宜游的“最具幸福感城市”,群众的富足感、舒适感、安全感、自豪感不断提升,幸福像花儿一样处处绽放。
那么,幸福宝鸡是如何打造的?近日,记者专程深入宝鸡福地,揭秘“幸福密码”。
抓三产促消费群众休闲乐陶陶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既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群众增收、增强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一届宝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另辟蹊径,将目光瞄准夜间经济和旅游产业这“两壶不开的水”,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将这“两壶水”烧得滚烫。
受当地人传统消费习惯影响,宝鸡夜间经济一直不温不火,市区夜间消费仅占总消费的20%至30%左右。2014年夏天,以喜获“最中国十大美食城市”殊荣为契机,宝鸡市吹响了做大夜间经济的号角,围绕吃、购、娱等消费要素,着力打造太阳市酒吧街、石坝河西府名吃一条街、西府天地农家美食村、第五大道特色火锅城等“八个夜间经济示范点”,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完善了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基础配套设施,同时鼓励支持民间、外来资本投资发展夜间休闲娱乐项目,对夜间经济发展品牌企业给予奖励,并在用地、规费等方面予以优惠。配套设施、政策扶持、区域亮化、公交延伸、商场延时、治安防控、舆论宣传等保障措施及时跟进,整体联动。
此外,为破解宝鸡旅游“东热西凉”困局,宝鸡市还精心策划开展休闲旅游年推介宣传活动,先后面向周边地市开展了“周末度假哪里去、一个小时到宝鸡”推介宣传和“踏春赏花季”“清凉避暑季”“浪漫红叶季”“冰火体验季”“探寻古文化季”系列活动,并实施了关山草原升级建设、金台观道文化景区二期、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太白山5A级景区创建通过了专家评估,全市4A级景区数量跃居全省第二,在省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吸引了西安、咸阳、天水、平凉等周边地市群众纷至沓来,去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2%和17.2%,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了0.8个百分点。
抓环境美家园宜居宝鸡惹人醉
“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提起宝鸡,最令人称赞的是其江南水乡般的城市环境。生态宝鸡、绿色宝鸡是身处这座西部内陆城市的居民最引以为豪的名片。全国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历届宝鸡市委、市政府持续追求绿色,取得累累硕果,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奋力摘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更高级别的“绿色勋章”。
通过积极建设“城区、台塬坡面、交通道路、水系、城镇、生态家园、旅游景区、经济林发展和生态公益林”九大绿化工程,借力“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在铁路、公路沿线大规模建设宽幅林带,形成了“百里绿色长廊”,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85.27%。在市区,大力开展了经二路、金台大道、东风路等重点道路和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单位庭院绿化达标、市区加油站、城中村进村道路、林荫停车场、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等专项绿化提升活动,形成了“巾帼林”“青年林”“双拥林”“听众林”等十大全民义务植树品牌;在县区开展了园林城市、县城、城镇“三级联创”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成为全国首批、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市民生活舒心,农民生活也要幸福。近年来,宝鸡市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从市到县到镇,各级“一把手”亲自抓,逐县区召开现场推进会,将整治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达到107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3%,西府农村环境达到全省最优。随着今年剩余630个村完成整治,宝鸡市将在陕西省率先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
抓扶贫准施策奔福路上不掉队
“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就是要力争让每一个宝鸡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奔福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新一届宝鸡市委、市政府带领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理念执着而坚定。他们没有忘记,全市还有42万贫困人口处在北部乔山、西部关山、南部秦巴山区的穷乡僻壤之间。“绝不能让这些老乡掉队!”为此,以***为指导,以集中连片板块式开发为抓手,近年来宝鸡市积极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造血”扶贫、兜底扶贫,鼎力扶持贫困群众拔穷根、换穷貌、改穷业,截至目前,全市近3年已累计有38.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6.7%下降到15.4%。
为了打通扶贫开发“最后一公里”,宝鸡市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坚持扶贫对象识别、规划落实、项目资金、帮扶措施和跟踪管理精准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监管;科学划分贫困类型,分类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并组织实施了“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即:一个贫困村派驻一个工作队、制定一套帮扶方案、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个贫困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确定一个增收项目、落实一名责任人,开展“处方式”扶贫,近3年全市连片特困地区累计实施规划项目538个,完成总投资344.6亿元,贫困人口数量正以年均10.56万人的速度递减。
幸福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归纳起来无外乎就是要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能致富、有保障。对于党委政府来说,就是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各种力量,为老百姓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天蓝水碧、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安宁祥和、互助友善的生活环境,公平透明、保障有力的创业环境……这些理应成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一点上,新一届宝鸡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让这些目标逐一变成现实并不断提升标准。
宝鸡,一个令人向往的“最具幸福感城市”已悄然崛起!
张华刚本报记者董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明文晨)9月2日上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次会议精神,讨论审议陕西省改革具体事项。省委书记、省委全...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