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酒渊源觅踪(六)
安康处秦巴汉水之间,属亚热带气候,故植被异常茂盛。因为气候温热,得关节病的人就很多,所以安康人喜辛辣,爱饮酒,形成独特的风俗民情。
安康民间嗜酒酿酒之风,是通都大邑的人们绝难想象的,男女妇孺都能饮酒,因此家家酒瓮都贮满了酒,一家一年有酿至三五千斤者,最不济也有五六百斤。酒多,名称就多,以曲酿型酒而论,就有米酒、醪糟、软甜、稠酒、黄酒、头酿、二醪、麦豆、糖稀等,蒸馏酒名称更多,有高粱、包谷、荞麦、红苕、小米(秫)粮食酒;还有柿子、木瓜、青梅、拐枣、橡子、甜杆、葡萄、洋桃(猕猴桃)、桑椹等植物果实或根茎酿成的酒。蒸馏酒又称烧酒、白干,除高粱酒外,富有地方特色的是包谷酒、甜杆酒、柿子酒、拐枣酒、木瓜酒,有些已成当地名牌。
曲酿型酒,主要流行于月河川道和城镇居民中间,以醪糟最为常见,老百姓称这种酒为“事酒”,即有事即酿得酒,仍沿袭古代称谓。农村插秧耨草、新房动土上梁,以及产妇月子里,人们取糯米作原料,用水浸泡半天后捞起,放进甑子里蒸熟,晾凉后,用甜酒曲(小曲)拌匀,装入罐中密封,三四天后便有酒汁出来,过事即可饮用,这就是民间俗称甜酒的醪糟。其次是稠酒,属黄酒类型,制法上略有差异,以汉滨区五里镇为例,地道的做法是:先提前三四个小时(约半天)把糯米泡进凉水里,然后把浸泡过的糯米捞起来,放进铁锅或甑子里蒸熟,接着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笸箩或陶盆里降温至十几度时,拌进一定比例大曲(经过粉碎),拌酒曲时要不冷不热、不干不湿,就可装缸严封使其发酵,一天一夜即有酒香飘出。
在安康最享盛誉的曲酿酒当数黄酒。黄酒的做法与稠酒大同小异,即把糯米蒸熟后,先拌入小曲,二十四小时变为甜酒。然后将曲砖捣碎,用凉水或凉开水浸泡,待其溶解后,滤去曲渣,将曲水倒进甜酒中封存,封存的酒少则10天半月,多则一年半年,取出来滤去酒滓即可饮用。
除了稠酒、黄酒,安康还有一种酿法简单快捷的麦豆酒,也叫大麦酒。首先把要加工的麦粒淘洗干净,然后放在锅里煮,直到籽粒快熟时,取出晾冷,再按一定比例用酒曲拌匀,放在大布口袋里发酵。两天后,就会散出酒味,此时把它密封在大坛子里,到一定时候,取开坛盖放入适量清水,再密封盖严,待两三个小时后,即可将坛里的清水倒出来饮用。
从古人诗歌中我们知道,唐代安康就已孕育出现了烧酒之名,宋代便产生了龙窝和清虚堂白酒,并且成为国内名酒之一。
烧酒和白酒都是蒸馏酒,用火烧烤而成,故又叫烧烤酒。由于蒸馏酒可以大规模生产,又由于安康人爱饮酒的风俗民情,为制酒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于是就在这浓厚的酒文化氛围中,1951年12月,安康地方国营酒厂率先在龙窝挂牌成立。至此,安康酿酒业从一家一户进入到企业管理,从最初的用柴火烤酒,逐渐发展到用锅拖机蒸气蒸馏,到最后使用锅炉酿酒,结束了用木柴填灶烤酒的历史。在不断学习国内先进企业酿酒经验中,采用新的培菌工艺,研究试制用橡子、柿子、番茄等非粮食品酿酒获得成功,得到了中国轻工业部、全国总工会的联合表彰。安康酒厂员工在保留传统麸曲酿酒技术的同时,又开发大曲酒成功,所生产的“陕南大曲”,奠定了后来闻名遐迩的“泸康头曲”成为陕西名牌的基础,而安康则在继清虚堂之后,又向天下送上了新的名酒。
(泸康酒业供稿)
集团
天赋安康
泸康关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潘润生通讯员马强文/图)日前,2016年陕西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暨“我爱足球”中国民间争霸赛陕西赛区总决赛在西安鹿鸣足球场圆满闭幕。本次赛事历时6天,共有来自全省各地市协会、俱乐部7支...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