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商洛市 安康市 汉中市 延安市 渭南市 咸阳市 宝鸡市 铜川市 西安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天下流水的文脉传承 ——汉滨区流水中学新三年记

来源:科教周刊 2016-08-1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汉滨区流水中学新三年记

书香生态校园

记者 谭西 陈曦

2016年8月14日,对汉滨区流水中学来说,是一个“预谋”已久的日子。毫无疑问,这也是这所有着近60年历史的老牌学校发展史上,一个颇具纪念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由汉滨区流水商会组织,对在2016年高考中本科上线的44名学生,以及为此付出艰辛努力的教师团队,进行了总额十多万元的奖励。

流水中学的师生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三年,这也是所有流水人共同的等待与期盼。不仅如此,那些从流水走出去的有识之士,多年来也始终在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

从2009年停止高中招生,到2013年正式恢复,直至恢复高中后第一届学生毕业,流水中学用三年的卧薪尝胆,证明了这所完全乡村中学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延续起了天下流水的文脉。

一所中学的断代史

在流水人的心目中,流水中学是一个神圣的所在。

这所创建于1958年的学校,原名安康县(今汉滨区)第五中学,是新中国安康县境内最早的五所中学之一,也是原安康县南山片区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

坐落于凤凰山南麓汉水之滨历史名镇的出身,让这所中学具有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流水历史上曾是汉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码头,也是安康四大古镇之一。老流水人还记得,在安康电站修建之前,原来的流水中学古色古香,上学成了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从这所学校里,走出去不少在安康、陕西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功人士。他们或从政,或经商,或投身科研,但不管如今身在何处,身份如何,他们始终不忘流水,不忘流水中学。

尊师重教的传统,就这样一代代延续了下来。尽管因为安康电站的修建,原有的流水中学旧址如今已永沉湖底,但搬迁后的新流水中学,仍是众人关注的重点。

1991年一毕业就被分配至流水中学的陈思平,如今已成了这所学校的校长。在他的印象中,流水民风醇厚,老师下村家访,走到哪儿就有学生跟到哪儿,非要接到家里去坐坐。在他看来,流水是一个办教育的好地方,民风好,自然环境好,对学校的学风和教风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变故出现在2009年。为响应国家教育布局调整,流水中学从那一年起开始停止高中招生,直至2011年高中部正式撤离。校舍危陋而且不够用,是被撤销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中没有了,给流水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显见的。从在校人数看,流水镇的高中生人数基本稳定在450人左右,在流水中学就读的有320至350人,其余的外出求学。但撤掉高中之后,流水能上高中的学生,连200人都达不到。陈思平说,2011届高二的40名学生,因为撤校的原因分散到张滩高中20名,江北高中20名。但只有江北高中的这批人稳住了,去张滩高中的后来大多都没有继续读下去。

原因很明显,学校离家远,花费自然增多。家长和老师沟通也不畅,甚至不知道孩子的班主任是谁。

孩子不能顺利读书,家长们开始联名上访。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最终的600多人。今年69岁的退休教师柯昌友,在流水教育战线工作了一辈子,为了孩子们的将来,他出面四处奔走,要求恢复流水中学高中招生。不少从流水中学走出去的校友,也跟着积极响应。

2013年,流水中学高中教学终于恢复。对流水中学来说,他们只有努力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流水,对得起流水人,对得起从古至今尊师重教的传统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披荆斩棘这三年

初中的教学一以贯之,对失而复得的高中,流水中学格外珍视。当初因为校舍问题带来的种种掣肘仍历历在目,从2013起,流水中学有了一系列大动作。

首先是改善办学条件。在2013年之前,学校有6000多平方米的校舍,但危房就占了三分之二,排除危房已是迫在眉睫。在区教体局的支持下,同时抓住市财政局包抓流水镇的契机,四年来流水中学拆掉全部危房,新建8000多平方米校舍,基本实现了拆一建二。总投资1800万元,先后新建和扩建了教学楼、办公楼和餐住楼等。新建运动场地5100平方米,校园绿化3000多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硬件有了,软件也得跟上。因为在撤高中的时候调走了21名高中老师,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恢复高中后的一大难题。为解决教师不足、学科不配套等问题,学校尽最大努力,只要有机会,就把教师送出去培训。

在流水中学的大门口,挂了两块牌子。一个是汉滨区流水中学,一个是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流水分校。学校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江北高中这个平台,提高师资水平。每届高一老师学校都要安排先去江北高中听两个周到一个月的课,回去才正式带高一。每学期流水中学的年级组都要参加江北高中每月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每月去听一次课。两校的教师之间,也是尽量加强教学互动。每个周末,江北高中高一的老师都要到流水上示范课,到了高二高三就开始同课异构。在教学、学科建设和教师管理上,学校也尽量做到和江北高中同步,月考、期末考都用相同的试卷,期末评比也放到一起。对老师而言,这种模式是促进,同时也是压力。不只是江北高中,流水中学还经常请安康中学和汉滨高中的名师去上示范课,利用市内的优质教师资源,带动本校教师发展。

“三年来在这方面确实做得很实在。”陈思平说,根据汉滨区今年提出的强弱学校联手结对的要求,江北高中将继续和学校进行新一轮为期三年的结对帮扶活动,今后流水中学从教师成长、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上,正式成为江北高中的一部分。

经过了撤校又恢复的考验,流水中学的老师,开始重新审视“教师”这两个字的含义。他们对学生的关爱,一直力求做到极致。这届的高三语文教师张玉薇,在带高二的那年新婚。考虑到要孩子等因素,她本来准备去带高一,但几经考虑,还是决定跟着孩子们上高三。新婚后不久,因为艺考生要去西安参加专业培训,她就陪着在西安呆了一个月。

学校80%以上都是留守孩子,老师们就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从进高一起,每班6到8个孩子分成一组,每位科任老师负责一组,班主任负责两组,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照管。为鼓励孩子们走出大山,学校安排每个年级的前十名,由班主任带到西安的各大高校去参观。

今年高考流水中学91名考生,文化课一本上线2人,二本上线25人,三本上线17人,本科上线率为48.35%,高出汉滨区农村高中平均本科上线率11个百分点。对一所农村中学而言,这确实是历史性突破。

尊师重教与人文传承

对陈思平来说,他这个校长当得相对轻松。因为不只他操心学校,还有一大拨人,像他一样关心孩子们的未来。

林俊礼原是汉滨区政协副主席,后又任区政府负责教育的咨询员。在流水中学恢复高中招生的过程中,他因为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能,从中出了不少力。

市财政局包抓流水镇,但流水中学本不属于镇上管。一系列项目和资金能够落到学校,林俊礼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对流水中学的建设质量和标准,他从不敢有一点马虎。他多次组织各方召开协调会,向标准化建设靠拢,并兼顾数字化、信息化和人性化,尽量避免重复建设。

为一所学校操心这么多,不仅因为职责所在,更因为林俊礼自己就是流水人,而且当过流水中学的校长。他为流水教育倾注的精力和心血,确实非一般人所能及。

谢开勇是流水商会的秘书长,也是土生土长的流水人,曾在流水的教育战线工作过14年。教师家庭的出身和曾经的工作经历,让他对流水中学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尽管已经从商,他还是忘不了流水中学,更想通过商会这个平台,来承担该有的社会责任。

流水中学恢复高中教学,谢开勇和流水商会也出了不少力。学校恢复高中招生后的挂牌和揭牌事宜,就是由商会负责组织的。流水商会80多名会员,大多都是流水中学的校友,所以商会对母校贫困学生的扶贫帮困,早已经有序开展。谢开勇本人,也成了流水中学的常客,参加学校大小会议十多次。为了让商会更好地支持学校发展,他还专门将2015年流水商会的年会放到流水中学来开。

谢开勇说,他在教育界呆了这么多年,现在又有机会为学校做点事,一定要一马当先。此次对流水中学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就是他一手策划并组织实施的。已经60岁的谢开勇,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为啥不少流水人在社会上受人尊敬,根源就在于流水中学。有了流水中学这个摇篮,才能造就这么一批人。对这个学校,我是情有独钟的。”

具有这样深刻教育情怀的,还有原江北高中校长张立培,他还是陕西省名校长。流水中学这三年来能得到江北高中这样深度的支持,张立培功不可没。陈思平刚工作时,张立培就已是流水中学的校长。如今自己当了校长的陈思平,还是经常向张立培请教。

支持流水中学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陈思平说,区上和镇里对学校很厚待,能帮的都帮,帮不了的也绝不拖后腿,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很多从流水中学毕业的有识之士,有的自己也不是很有钱,但对学校一直都很关注。1986年毕业的那批校友,有的只是普通公职人员甚至山里农民,但他们还是自愿募捐了1.5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学生。

一切正如柯昌友老人所说:“流水号称天下流水,又是旅游名镇,学校就是最能代表流水文化气息的地方。娃们的教育是大事,不图个个都能考上大学,个个都成大才,让他们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以后能自力更生,这不是他们自己的事,也不是一个家庭的事,这是所有流水人的事情。”

【后记】:

每年高考成绩一出,大众的焦点总是不自觉地被安康部分老牌名校和新晋“黑马”吸引。对于那些蜗居在山里的普通农村中学,我们给的关注确实不够多。

流水中学的高考奖励表彰大会,带给人的是另一番感受。没有北大清华,没有政府励志奖。与会者能感受到的,就是那些孩子和老师,从一个较低的起点,一步步走到今天,不断努力的韧性和精神。

这些学生,是平常就能遇到的孩子。无论起点如何,他们都能始终保持向前奔跑的姿态。而社会各界对一所学校和教育事业的支持,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新闻推荐

中零水酝泸康酒

安康地方志风俗记载:“六月六日,各家于汉江取水贮瓮中,名为神水,以造曲蘖,不用它药而味倍焉。”又说:“六月六日,五更洗瓮,汲新水造曲合酱。”说明好水才能制好曲,酿美酒,烹好茶。横贯安康的汉江,是中国有名...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天下流水的文脉传承 ——汉滨区流水中学新三年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