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兴国初级中学是一所有阅读传统的年轻学校。说它有阅读传统,是因为延续了学校在抗战时“仁爱兴国”的校风;说它年轻,是因为现在的兴国中学是1999年复建的一所新学校。在2016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西安晚报记者走进了这所书香校园,零距离感受到其与众不同的书香气息。
阅读传统起于抗日烽火
据《长安教育志》记载,上世纪30年代,陕西省在长安县创办省立兴国中学,志在激励每位学子都能刻苦读书,成为振兴中华的有用之才。穿越抗日战争的炮火声,兴国中学朗朗的读书声成为当时陕西书香校园中最美的一道风景。遗憾的是,因为战争的影响,学校后来被迫停办。
1999年,爱心人士在人文荟萃、交通便利的长安韦曲复建了长安兴国初级中学。新的兴国中学北依少陵古塬,南望终南神秀,东接杜公祠,西临大学城。难能可贵的是,复建的兴国中学延续着“仁爱兴国”的校训,十多年来走出了一条用人文阅读来带动文化知识的发展之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一所中学。
昨日傍晚,当记者一踏入长安兴国初级中学的大门,就感到一股强烈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三五成群的学生或在阅读文化长廊上的经典历史文化故事,或坐在栏杆上捧读着各类书籍……
编刊出书力荐长安文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助推学校书香校园和人文阅读工作的开展,兴国中学竟然编辑有多个校园刊物、出版了多部长安文化的校本图书。记者看到,除学生们读写心得的文章登上了《朝花》《新芽》等铅印的校刊外,学校还组织编辑出版了《诗书润心》《汉字风韵》《唐诗咏长安》等多部校本教材,旨在将长安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位学生的心田。
翻开《唐诗咏长安》一书,记者看到,李白、王维、孟郊、贾岛、岑参、张九龄、王昌龄、杜牧等唐代大诗人吟咏长安的作品都被收录其中。对此,兴国中学校长郑宏利说:“我们所选的诗全是写长安的,这是别的学校没有的。我们让学生阅读这些唐诗,提高他们的人文阅读素养。这既是一种服务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需要。”
校本教材《做人玉鉴》,则分为“爱国篇——位卑未敢忘忧国”“博爱篇——大爱无形见善心”“亲情篇——无情未必真豪杰”“信仰篇——黑夜航海的灯塔”“磨砺篇——逆境是人生之宝”等多个专辑。校长郑宏利说:“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流传千古的经典,能让他们的情操得到熏陶和提升。青少年时代的阅读,对一个人的性格完善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用校园书香熏陶每位师生
作为兴国中学的传统保留项目,“重温经典,领航梦想”读书活动已进行快十年了。
校长郑宏利解释说:“我们坚持举办这个活动,就是想通过鼓励每位老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而进一步唤醒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知识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尤其对我们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如此。我们想努力让书香满校园,用书的清香去熏陶每位师生。”
为了给教师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学校特意设置了教师阅览室,并为老师们购买了内容丰富的数万册各类书籍。此外,教务处、政教处等职能部门还为老师订阅了十多种读写方面的报纸杂志,致力于为老师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
记者曾世湘 实习生吕丹
校长谈阅读
无论窗外的数字化、碎片化阅读如何喧嚣, 我都会在校园的一亩三分地里,坚定地引导师生阅读经典作品、吸收名著营养、提升人文素养。就像雨露的滋润让干渴的心田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那样,书籍会让一个孩子的未来更有生机、更具内涵。我坚信,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郑宏利
新闻推荐
10月25日,在商洛市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总结大会上,市委书记胡润泽强调,要把持续推进解放思想作为推动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总闸门”,作为应对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
半城山色半城水,秦岭最佳旅游地。环秦岭自行车赛中,全国选手盛赞商州生态环境优美。大力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显著成效。“三百”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全民文化盛宴。桃花掩映中的仙娥湖美景...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