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王静)“在这儿办葬礼,除了食宿问题难以解决,其他方面都不用操心。”家住宝塔区的李先生在殡仪馆为已世的老父亲举办了葬礼后说。
为了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殡葬管理和服务水平,树立殡葬新风尚,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榆林市积极推进殡葬制度改革,改革土葬、推进火葬,大力推进“绿色殡葬、惠民殡葬”。
“惠民”殡葬减负担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榆林市于2004年10月颁布了《延安市殡葬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出资2200多万元新建了市殡仪馆,2012年底市政府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了鼓励市区居民亡故实行火葬,市政府和财政、民政部门结合榆林市实际,确定了几项惠民殡葬补助措施:一是凡城市规划区居民亡故后实行火化的,市民政部门补助2000元,区民政部门补助1000元。二是按照国家现行规定享受定期抚恤补助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流浪乞讨人员、县区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允许火化证明的无名尸体、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县(区)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需要救助的城乡特困群众,免费提供遗体接运、遗体冷藏(3日内)、遗体火化、骨灰寄存(2年内)等基本服务,延伸服务只收成本费。“三无”人员、特困人员及流浪乞讨人员去世后,给予免费火化安葬。三是按照民政厅、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陕西省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的意见》要
求,自2013年开始,对死亡后选择在殡仪馆火化的低保对象、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所需的遗体接运、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四项基本殡葬费用,按每人1000元进行救助,实际产生费用低于救助标准的,按救助标准予以救助。2013年,救助补助困难群众26人,遗体接运、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四项基本殡葬费用减免24813元,市民政部门补助3.4万元。
殡葬救助有程序
属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的,申请人持合法有效证件直接报逝者原户籍所在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流浪乞讨人员及其他由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救助对象,持相关身份证明到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属其他类别的,其亲属或其他负责办理丧事的人员(以下简称申请人)向逝者原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民政工作机构申请,经审核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申请人持《陕西省困难群
众殡葬救助申请审批表》、遗体火化证明和骨灰寄存证明到殡葬机构(殡葬管理所、殡仪馆、火葬场)领取补助资金。
殡葬服务亟待完善
市殡仪馆是集遗体接运、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殡仪服务单位,分业务区、悼念区、遗体冷藏区、火化候灰区、骨灰存放祭祀区。在悼念区,有一个可容纳500人的大型告别厅和一个可容纳200人的中型告别厅;吊唁灵堂4个,每个可容纳30人。该馆工作人员王俊前说:“为推进榆林市的殡葬改革,破除旧俗、封建迷信,在吊唁灵堂只容许摆放花圈、鲜花、绢花等殡葬用品,不容许把民间的封建习俗迎幡子、撒路灯、端祭饭等带到吊唁堂。与在家门口办丧事比,虽然少了鼓手、乐队的热闹,但可避免日晒雨淋,还少了铺张浪费。”他还介绍,在骨灰存放、祭祀区,共设有1200个不同档次的格位,骨灰存放间左侧有祭祀台一座,配有多个祭奠供桌,方便丧属祭祀。如果丧属要将骨灰安葬在公墓,殡仪馆可以免费安排车辆接送。目前,只有丧属的食宿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他殡仪服务都能合理安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丧属的吃饭问题上,如果需要殡仪馆解决,只能将馆里的职工灶房按每天300元予以租赁(包括灶具、桌椅、场地),做饭的食材需要自备。馆里已于2011年向市上申报建集接待、就餐、住宿等为一体的殡仪综合服务楼,但目前为止土地等相关手续尚未完善,食宿问题还难以解决。
救助对象:
1、城市“三无”人员;2、无名尸体;3、五保户。补助对象:
1、宝塔区户籍的居民亡故后实行火化的。(注:东至桥沟镇,北至河庄坪镇,西至枣园镇,南至柳林镇,西南至万花乡);
2、按照国家现行规定享受定期抚恤补助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
3、城乡低保对象;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贴办法:
1、宝塔区户籍的居民亡故后实行火化的,免收遗体接运、遗体火化费用,市民政部门补助2000元,区民政部门补助1000元。
2、按照国家现行规定,享受定期抚恤补助待遇的城乡特困群众、低保对象亡故后实行火化的,免费提供遗体接运、遗体冷藏(3日内)、遗体火化、骨灰寄存(2年内)等服务,除市民政部门补助2000元、区民政部门补助1000元外,延伸服务只收成本费(100元/年);
3、救助对象类人员亡故后,实行火化的给予免费火化安葬。
救助补助流程:
1、在殡仪馆填写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申请表,提供身份证、户口本、低保证等相关证件;
2、市殡仪馆初审;3、市民政局审批;
4、市民政部门救助、补助费到市殡仪馆领取;区民政部门救助、补助费凭市殡仪馆火化证到区殡葬管理处领取。
新闻推荐
安耀军陈忠实先生的年龄与我父亲相仿,那天忽然从媒体获知,陈忠实先生去了,消息来得很突然,令人惊诧之余,半晌回不过神来。有幸与陈忠实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那是他的小说《白鹿原》出版后的第二年,社会上...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