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党梁)近年来,柞水县始终将生态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统筹实施生态护林员选聘、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助等措施,走出了一条富有柞水特色的生态脱贫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林业、水利、农业、文旅、环保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脱贫领导小组,抽调专职办公人员,全面统筹安排、部署和管理生态脱贫工作。实行县级统一调度、部门监督指导、镇办具体实施、村组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切实把生态脱贫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强化城乡绿化,保护林业资源,“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3.6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4.6万亩,森林抚育6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组建推广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等模式,通过实施林业工程带动2525户贫困人口增收475.84万元。
强化产业培育,坚持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实施木耳“1153”工程,年栽植规模达7500万袋,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将60%以上的贫困户吸附到木耳产业之中。核桃、板栗等特色经济林面积达69.8万亩,产值达4.4583亿元。以连翘、五味子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7万亩,年产值8568万元。同时,深化“三带一创”发展模式,探索实施“三变”改革,有力促进林业产业化、资金资本化、扶贫精准化,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
强化生态补偿,严格执行省、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落实面积到户、资金核算和银行兑付“三确认”制度,及时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兑现中、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341.3万元,涉及贫困户4308户。同时,围绕产业扶贫规划布局,引导自愿退耕的农户栽植以核桃、板栗、香椿、连翘等经济林树种,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291.27万元,涉及贫困户3562户,帮扶4973户19555人稳定脱贫。
强化保障举措,制定了《生态脱贫林业技术培训工作方案》,编印了《生态脱贫实用技术培训手册》,组织技术人员在全县村组、田间地头巡回开展农民林业实用技术、生态护林员履职管理培训,目前已培训139场次,完成培训4297人,贫困群众普遍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通过培训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860名,每月按时兑现管护补助600元,并为每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一份。同时,做好“五个一批”开放工程,助推生态脱贫,吸纳贫困户20户,增收14.4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瑞)今年以来,柞水县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深入挖掘地处秦岭腹地的天然生态优势,围绕“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生...
柞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柞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