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 洛南新闻 丹凤新闻 商南新闻 山阳新闻 镇安新闻 柞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商洛市 > 柞水新闻 > 正文

柞水县以创新“五金”促进脱贫增收

来源:阳光报 2017-09-28 01:08   https://www.yybnet.net/

阳光讯(周成全记者韩建军)日前,记者从柞水县政府获悉,该县采取“园区+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创新土地流转挣租金、资产入股挣利金、承包经营挣赢金、劳务就业挣薪金、领养产业挣现金的“五金”办法,示范带动全县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已有1225户3138人实现稳定脱贫。

一是土地流转挣“租金”。以西川园区为试点,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集约使用,流转给龙头企业或经济组织发展高附加值特色产业,群众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获取高于传统种植数倍的收入。目前,西川园区内2000余亩土地流转给陕西天行健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红豆杉种植,春季间套油菜,夏季间套亳州菊和万寿菊等中药材,带动园区1832户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每亩至少收入1000元的租金,人均增收200元左右。入园企业陕西天行健公司计划在全县9个镇办发展红豆杉种植基地5万亩,让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挣取“租金”增长收入。

二是资产入股挣“利金”。借鉴贵州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验,引导群众把自己的山林、荒坡等资产资金折算成股份,入股到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济组织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年终由经济组织按比例给群众分发红利。西川园区脱贫产业孵化区组织36户贫困户,每户购置10箱蜜蜂入股到新合蜜蜂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依托红豆杉、菊花、中药材等蜜源,包装开发出红豆杉蜂蜜,以每斤高出普通土蜂蜜10至20元的价格统一对外出售,市场前景看好,每年每箱蜜蜂可为贫困户分红400元,户均增收4000元。园区康健休闲养生区依托当地良好的旅游资源,将每户贫困户的5万元农户贷入股到县旅游公司,共同开发白龙山景区,贫困户年均可分红4000元。

三是承包经营挣“赢金”。西川园区给入园企业一定的资金扶持,由企业建好厂房,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引导有能力的贫困户承包发展产业、增加收入。龙腾特禽养殖公司在园区的金盆村发展鸵鸟、鸸鹋、孔雀、火鸡、天鹅等特色养殖,园区给企业补助20万元资金,由企业建设20个标准化养殖厂房,动员和引导20户头脑灵活、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示范承包养殖,每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金盆村能人郝祥军带领46户贫困户,从陕西汇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租赁23个日光温室大棚,培育白芨种苗,每户年均增收近万元。

四是劳务就业挣“薪金”。西川园区积极吸纳群众入园就业,尤其是优先为有劳动技能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使其稳定增加收入。在红豆杉、亳州菊、万寿菊、油菜的栽植、除草、施肥、浇水等过程中,共吸纳全县近千名贫困户在园区务工,按照男工每天80元、女工每天60元的标准支付报酬,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地栽木耳项目吸纳全县200名贫困劳力在基地务工,年人均增收1万元。在四方山和白龙山景区以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吸纳全县800多名贫困劳力务工,年人均增收上万元。

五是领养产业挣“现金”。突出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主攻方向,坚持长短结合、以长为主的原则,鼓励引导群众领养产业,订单回收产品,真正把群众绑到产业链上。西川园区依托脱贫产业孵化区现有的万头仔猪繁育基地、百万只鸡仔孵化基地和千万株幼苗培育基地三大基地,每年向全县5000户贫困户提供猪崽、鸡仔和幼苗,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年户均增收2800元。

新闻推荐

实施“三变”改革 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 ——“产业扶贫看商洛”系列报道(五)

本报记者李小龙“老伴去世后,我靠种地和低保维持生活。天行健公司鼓励我拿出3亩地入股,如今我除了享受600元的保底股,年底还有5%的企业收益分红,每年有2500多元的土地收入。”75岁的柞水县梨园村贫困...

柞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柞水县以创新“五金”促进脱贫增收)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