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畜牧业具备的短、平、快优点,让其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带动广大贫困群众早日致富,是我们肩负的重大使命,更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柞水县畜牧中心主任张新军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带领全县各级畜牧干部聚焦“五个一批”精准施策,将扶贫资金项目、工作力量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聚集,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总要求,围绕“南生猪,北牛羊,全县聚力养土鸡”发展思路,突出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柞水土鸡生态养殖为重点,狠抓扶持政策落实、畜牧技术培训与推广、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等工作,全力助推农民脱贫致富。重点突破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重点突破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2016年,柞水县畜牧中心立足千万只土鸡生态养殖示范县和万头生猪基地建设,兼顾牛羊等特色养殖业,兑付畜牧产业发展各项惠民资金达1500万元,共涉及补贴对象159户、专业合作社78家、养殖大户45户。其中,仅畜禽标准化县级补贴就达到300万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50%。
资金到了位,工作要跟上。柞水县畜牧兽医中心按照《生态养殖技术规范》要求,以生态饲料研究应用为基础,开展生态养殖模式探索与实践,有序推进千万只土鸡示范县建设。他们重点发展柞水土鸡生态养殖,大力实施柞水土鸡选育及生态养殖。相继建成了秦南野山、毅力、惠农牧业等3个土鸡选育研发基地,土鸡扩繁规模场7个,土鸡生态养殖场80个,土鸡散养大户260户,柞水生态土鸡常年存栏达到200万只以上。
为了稳步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县畜牧兽医中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通过县政府办文件的形式,向全县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通知》,坚持以畜禽良种为先导,以标准化规模生产为核心,落实扶持政策和强牧惠牧政策,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进档升级。全县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如火如荼,现已建成万头生猪基地(小区)1个,规模养殖场已达159个,养殖专业合作社87个,带动发展养殖大户400户;获得命名的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5个,县级标准化示范场61个。
畜产品不但要求质量好,还要卖出好价钱。县畜牧兽医中心以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倡导无公害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引导养殖户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如今,全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已达15家。常抓不懈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常抓不懈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畜禽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调一直是县畜牧兽医中心一班人不敢有丝毫麻痹和松懈的工作。他们常抓不懈地坚守,促进全县畜牧疫病防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日常注重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了全民的防控意识。同时,不断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扎实落实综合防控措施,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性免疫及全面免疫,实现免疫率和建档率均为100%,做到了应免尽免。在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调方面,采取疫病监测和免疫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定期开展流调工作,及时评估研判动物疫情趋势和预警,为疫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准确、有效的科学依据。无缝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无忧无缝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无忧
县畜牧兽医中心从动物卫生监管和畜牧投入品监管这两个重点入手,不断创新手段、强化措施,实现了常态化、无缝监管。他们严格贯彻农业部“六条禁令”,推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管理;推进产地检疫,加强屠宰和流通环节检疫,严厉查处逃避检疫和经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强化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督,狠抓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全面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监督和补贴审核发放工作。同时,严格落实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制度,严查违法经营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畜牧投入品日常监管,定期开展违禁药品和瘦肉精等检测,为畜产品质量安全当好“把关人”。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为了使贫困农民快速脱贫致富,在柞水县畜牧兽医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养殖业凭借“短平快”的优势,已成为全县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的阳光产业。去年,该县涉牧扶持补助资金累计发放超过1000万元。县、镇畜牧技术干部实行跟踪技术指导服务,到户指导,定期防疫,科学管理,让农民获取了良好的养殖经济效益。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柞水县贫困群众的脱贫现金收入中,有30%来自畜牧业,加快了全县脱贫攻坚的步伐。
2016年,柞水县畜牧兽医中心全力推动全县畜牧业迅速发展,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10.6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28万吨,禽蛋产量完成0.58万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监管;牧业综合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5%,牧业收人占人均纯收入比重显著提高。
当前,脱贫攻坚鏖战正酣。在这样的关键节点,记者在采访中处处感受到柞水县畜牧兽医中心干部职工上下一致、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的热度日渐升温。
柞水县畜牧中心主任张新军如是说:“新的一年,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和农业局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大胆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拼命干,抢抓脱贫攻坚的历史机遇,发展壮大畜牧产业,带领全县养殖户在小康之路上奋勇前进。”
2017年,他们将以建设“三县一基地”为抓手,聚焦“五大攻坚战”,瞄准畜牧产业扶贫靶向出击,继续强力推进千万只生态鸡示范县、万头生猪基地县建设步伐。预计,全年将争取到省市县畜牧产业支农整合资金210万元,集中用于8个脱贫摘帽村每村发展壮大1~2个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省级地方性品种改良和保种项目80万元用于陕南白山羊、柞水土鸡、岭南老黄牛的品种改良和品牌建设;县级畜牧产业配套资金将有20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畜牧产业面上的政策性补助,扶贫产业化资金也将有500万元用于全县带动贫困户的畜牧产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企业、合作社将全县1300户贫困户捆绑在畜牧产业链上,全面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的既定目标。同时,他们以畜牧产业化项目为支撑,着力提升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5个,培育养殖小区8个,发展柞水土鸡280万只,力争达到出栏生猪10万头,肉类产量4万吨;大力推进畜禽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达到12个,不断提高柞水生态土鸡、柞水生态猪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和知晓面,实现畜禽产品营销的全面突围。
在柞水,畜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精准“路线图”已经绘就。县畜牧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宏大气魄,更大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侯燕妮刚刚过去的情人节是陈盛林进入卖花行列过的第20个节日。从18岁偶然接触到这个行业起,柞水青年陈盛林的人生就被鲜花改写。他不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花卉王国,而且为...
柞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柞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