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珊 朱恢军 记者 李岚)小桥流水的田园人家,美国西部风情的乡村客栈,“室外五千年、室内五星级”的高端民宿……这是记者隆冬时节在柞水县朱家湾村观赏到的乡村美景。
几年前,朱家湾村还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打零工、挖药材成了村民主要的收入方式,人均收入只有两三千元,如今村庄像景区一样风景秀丽,已成为商洛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去年农民人均收入高达1.3万多元,而这只是柞水县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一个缩影。
柞水县顺应群众从求生存向求生态、从盼温饱向盼环保转变的新期待,依托气候、资源、区位等优势,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成发展资本,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升级版。
该县坚持保护优先,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好森林、耕地、湿地和水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制度建设,严格环境准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全面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柞水县精心组织开展了五个专项行动,强力整治生态、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使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观。开展“绿满柞水”行动,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地质灾害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开展河流治理行动,全面推行县、镇、村三级“河长制”,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县内河流水体质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开展土壤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抓好水土保持工作,从严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开展城镇“两违”清理和农村无序建房治理,促进城乡绿化、净化、美化。
该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加快形成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绿色经济体系;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力推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培育绿色文化、倡导绿色生活。今年前个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旅游产业已占全县GDP的.9%。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斌)为了庆祝柞水县政协成立30周年,回顾总结30年来柞水政协的工作成就与经验,展示政协组织联系广泛、人文荟萃的独特优势,2月24日上午,“柞水县政协成立30周年书画摄影展&rdquo...
柞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柞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