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的裂缝能伸进去胳膊
最近一段时间,住在柞水县乾佑街道办仁和社区的44户群众非常闹心,只要看到天气突变,他们就心慌不宁,因为他们山后的土山坡出现了大面积的裂缝,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山坡裂缝危及44户安全
7月15日,柞水县乾佑街道办的社区居民给本报反映说,他们后面的山坡出现大面积裂缝,危及到了40多户居民的安全。
当日下午,记者赶到了柞水县城。在仁和社区居民的带领下,记者在马鞍山小干沟看到一侧山坡坡边堆积了大量的红泥土,泥土坡面上还种植了不少的庄稼。
记者注意到,坡面上有许多的裂缝,有的裂缝还出现了断层现象,几位居民给记者现场进行测试丈量裂缝宽度,最宽的裂缝一个手掌心展开也包不住,胳膊可以伸下去半截。居民用一根长约1米的木棍捅下去够不到底。
这些裂缝呈不规则状,宛如几十条小龙盘踞在山坡上。这些居民还对记者说,现在看到的是近两天刚刚出现的新裂缝,之前的裂缝更为严重,最宽的有四五十厘米。
“你看看,这些裂缝已经被填埋,当时的裂缝看起来相当的可怕!”一位居民用手拨开了一些松树枝,在树枝下隐藏着不少的裂缝,居民对记者说,这些裂缝也不知道是被谁遮挡和填埋了,目的就是掩人耳目。一位居民说,在山坡边倾倒的虚土至少有几万方。
居民还告诉记者,山坡原来是郁郁葱葱的树林,2年前城关小学迁建到山坡一侧,一些住户被拆迁,政府准备把拆迁户安置在学校旁边,因此就将山坡开挖,施工方便将土分几次倾倒在了山坡另一面,“山坡内是一条山沟,泥土倾倒后,山沟变得狭窄了,当时我们发现有隐患,就向街道办反映!”一位居民说,后来有人就在山沟中间修建了一个一米来高的横向的石坎,说是做护坡所用。六月底,一场连续降雨后,居民们发现山坡上出现了大量的裂缝,再次向街道办做了反映,查看后也没给他们一个说法。
“7月10日,我们这里下起了暴雨,山坡上又出现了大量的裂缝,雨水将泥土冲走顺着山沟垂直而下,石坎被冲毁,洪水夹杂石块冲了下来,我们住在下面的居民被迫撤离!”
记者在居民的居住区看到,山沟下面垂直落差40多米,由于山沟下面处于柞水县城城乡接合地带,居民居住比较集中。“我们住在这里,随时都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受雨水影响可能发生滑坡
记者了解到,6月23日,柞水县遭到暴雨袭击,仁和社区居民居住的山坡上出现裂缝,街道办立即派人现场查看,并向县国土资源局发去了隐患排查评估认定函。
这份应急调查报告中,就仁和社区第二小组迎宾小区小干沟专门作了详细的记录,坡边坡顶目前发现有多条平行坡顶线分布的密集下错裂缝,裂缝宽度5-15厘米,最大可达40厘米,下错5-20厘米不等,隐患体长约150米,宽度35-40米,厚度10-15米,隐患体70000立方米,“肉眼可见泥石与原始破体出现分离,存在较大面积的裂缝,沟下住有潜在威胁群众44户152人。”
记者还注意到,6月26日,“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给仁和社区马鞍岭(小干沟)不稳定边坡应急调查报告中对灾害特征表述,该填土坡边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强降雨极端天气条件下,可能发生滑坡,从而诱发产生沟道泥石流灾害,威胁沟口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还提出了应急处置建议和治理建议。
乾佑街道办:我们已协调施工方来处理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了距离现场不足500米的柞水县乾佑街道办,见到了街道办王副主任。王副主任说,街道办今年整个班子进行了调整,他也是6月中旬刚到街道办工作,关于之前山坡上倾倒开挖渣土一事全然不知。
王副主任说,就仁和社区小干沟坡体裂缝出现后,街道办高度重视,还请县国土资源局对破体进行评估。7月10日,再次遭受暴雨袭击,他们立即要求住在沟口的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
王副主任还说,他们就此事已经向县政府打了报告,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常务副县长还亲自参加了现场会,提出了要求。“我们已联系到了原来施工的单位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已前往省国土资源厅,准备请专家来会诊处理!”
那么,又是谁将这些土渣堆放在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坡上,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开挖山体的究竟是什么项目?又是谁批准在坡沟边堆积渣土?之前有没有进行过评估?
对于本报记者提出的这些疑问,王副主任并没有正面回答。本报将继续关注。本报记者冀晖
柞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柞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