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岚 通讯员 侯卫峰 文甲勇)柞水县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优化干部考评机制,创新推行科级干部量化考核排名办法,实施末位查究制度,切实做到优进庸退、能上能下,保持了干部队伍的蓬勃活力。
责任捆绑聚合力。将单位目标责任考核成绩按照一定比例与每名领导干部挂钩,其中主要负责人按照80%比例、其余副职按照70%折算,计入个人年终考核成绩,实现了单位业绩与个人评优问责之间的“无缝对接”,扭转了过去单位业绩好坏只决定主要负责人进退流转,而对副职约束力不足的弊端,促使每一名领导干部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抓落实、争超额,有效凝聚转型发展的合力。
双向测评验民意。按照“相知相关”的原则,对全县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上、下两个层面的民意测评,即上级测评是上级党委或党组成员对考核对象进行测评,按照30%比例计入个人成绩;下级测评是本单位职工或服务对象进行测评,按照70%比例计入个人成绩,对测评进行等次限定,要求“排序测评”不能并列或遗漏,“格次测评”中优秀格次不能超过30%,极大限度杜绝了因“老好人”思想而导致测评成绩满分的雷同现象。
同台比拼定排名。针对干部级别相同、权责差异较大的实际,把镇、党群系统、政府系统分为三个类别,将主要负责人和其他领导干部分开的办法,对全县50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分类分级排名,生成六个排名序列,全面推行同类别的主要负责人相互竞争、其他科级领导相互比拼机制,搭建了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使考核结果更加公平,让大家比有参照,赶有方向。
末位查究激活力。根据排名结果,实行末位查究制度。2014年度,16名科级领导干部被取消评优资格,6名不确定考核等次,不计算考核年限,3名被降职降级处理,构建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打通了干部“能下”的最后一公里,末位查究的“鲶鱼效应”,使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力通讯员赵军徐启平)“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的总目标,移民搬迁政策实施五年来,柞水县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基本解决了“搬得出”的问题,那么在确保搬迁...
柞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柞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