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 洛南新闻 丹凤新闻 商南新闻 山阳新闻 镇安新闻 柞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商洛市 > 柞水新闻 > 正文

四世同堂的“最美之家”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8-27 21:35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 王维 本报记者 王天洋

在柞水县下梁镇石瓮社区,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94岁的沈秉兰带领儿孙谨遵祖辈留下的“忠孝仁义”治家格言,长辈慈善,晚辈孝顺,兄弟同心,妯娌和睦,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好评。

  沈氏割腕救婆婆

故事得从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主沈秉兰讲起。1922年,沈秉兰出生于柞水县姜家沟的一个书香之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幼在她的心灵里就扎下了根。22岁时,沈秉兰嫁到相邻的石瓮镇,婚后不久生下一男孩,一家人视为掌上明珠。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孩子6个月大时,婆婆因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痨病,而丈夫为躲避抓壮丁,整日不敢回家,只能靠沈秉兰这个弱女子撑持这个家,她准备将自己结婚时哥哥给的两块银元拿出来为婆婆买药。然而祸不单行,婆婆病在床上,6个月大的孩子又出天花,有限的救命钱,救孩子还是救婆婆?无论是邻居还是亲戚,都劝沈秉兰先救儿子。可沈秉兰还是决定:“儿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婆婆没了到哪里去找!”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太低,婆婆的病还是一天比一天重,沈秉兰听说用人肉汤做药引子能治好痨病,她便在堂屋中间摆设香案,手拿尖刀,磕头许愿,一刀下去,剜掉了手臂上一块肉,熬好汤后,她又一勺一勺地喂给奄奄一息的婆婆。婆婆泪流满面,哽咽着喝完了儿媳的肉汤,紧紧拉着媳妇的双手闭上了眼睛。而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也因延误了治疗时机,夭折了。沈秉兰割肉行孝的故事名扬乡里,大家纷纷称道:“古有朱氏割肝,今有沈氏割腕,二十四孝加一员,舍子救婆媳中贤。”而她手臂上的伤疤也成了后人孝亲敬老的活教材。

不仅如此,沈秉兰对邻里也很好,她长期照料村里两位老人,为他们缝补衣被,拾掇菜园子,直至送老归山。左邻右舍不管谁家有困难,沈秉兰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他们排忧解难,直到今天,她还时常把儿孙给她买的新衣物送给本村的困难老人。

儿子学母传家训

沈秉兰的仁德贤淑不但在社会上传为美谈,也深深在子女们心中扎下了根。沈秉兰的儿子张庆寿当家后,经常给兄妹们讲述张姓64位宰相和张公艺九世同堂的故事,激励家庭成员自强不息、互敬互爱。

近十年来,张庆寿先后以“张家祖训”为题材,先后创作了“新劝世文”“小姑贤”“十二月孝子”“沈氏割腕”等十余首渔鼓词和陕南孝歌;以西周贤相“张仲”忠君爱民、敬老爱幼的良好家风故事为蓝本,编著了十三幕古装大戏《柞水渔鼓传奇》;自费编印了《孝义飞歌》,印刷了5000本散发给子女和四邻,教化群众行孝重义,被大家争相传唱。如今,67岁的张庆寿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母亲倒尿桶,晚上给母亲烧热水泡脚。在村里,不管哪家过红白喜事,张庆寿夫妻都义务当总管、下厨房;每年春节、党的生日等特殊日子,只要镇村有民间小戏演出,张庆寿都是写脚本、做导演的主力军。因为热心爱助人,张庆寿还被社区居民选为监委会主任。

 孝义花红十里香

现在,沈秉兰一家15口,祖孙四代欢聚一堂,都谨遵孝悌忠信的家风。每逢沈秉兰的生日,儿孙们不管再忙,都会回家为老人祝寿。夏天,他们争着给老人点蚊香、开风扇,冬天,给老人晒被子、暖床。前年,沈秉兰胆结石病复发,送去医院后,儿孙们争相护理。沈秉兰逢人就说,自己每一次走到鬼门关前,都是这些孝顺的孩子把她拉了回来。

张庆寿说,孩子们成家之后,也都互相帮衬,用钱争着出,好事互相推。去年,他想把儿子媳妇平时给他的10万元钱拿出来,发给孙子、外甥,结果大家都不要,还提出把那点钱一次性给生活较为困难的大儿子用。孩子们之间相互帮助团结一心的精神打动了张庆寿,他知道,这是奶奶的“大孝精神”给后代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新闻推荐

柞水:移民搬迁点上喜事连成串

11月15日,在柞水县红岩寺镇跃进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上,一户人家门前张灯结彩,正在给儿子操办婚事。“多亏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照顾,前段时间我家搬进了新房,今天又给儿子娶媳妇,真是双喜临门!”搬迁移民王...

柞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柞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四世同堂的“最美之家”)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