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永兴
12月23日,镇安县永乐街道办金花村二组村民游相玲一大早就收拾妥当,来到离家不远的景虹塑业工厂车间上班。游相玲很珍惜这份工作。上班两年多来,她认真工作,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金花村是镇安县2017年6个脱贫摘帽村之一。全村有很多贫困群众和游相玲一样,在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帮助下进入附近的工厂、园区就业。
“我家上有患病的老人,下有需要照顾的小孩,在景虹塑业上班,能挣钱也能顾家。2017年底我们家不但脱了贫,还被村上评为‘脱贫光荣户’。”游相玲感激地说,她现在一个月工资3500元左右,比在外打工挣得多。
近年来,镇安县加大推进就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为了提升就业脱贫成效,县上盯紧全县1.06万户1.88万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实施了以手工编织、家政服务、农家乐烹饪等专业为主的“订单”培训和“委托式”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1万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000人,实现就业6000余人。
就业是根本,创业是源泉。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为此,镇安县加快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鼓励自主创业,转移就业。云盖镇西华村食用菌种植大户蒋维华就是“创业带动就业”的一个典型。
2017年,蒋维华和朋友回乡创业,发展食用菌种植。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在西华村建起了12万袋香菇大棚基地和27座大棚的茶树菇基地,并成立了镇安锄禾农业公司。由于引进先进技术,又善于管理和经营,公司业务蒸蒸日上。目前,基地茶树菇增至50万袋,并新增了5万袋鸡腿菇和3万袋平菇。
“茶树菇的废料可以用来生产其他菌类,这样就节省了成本,多样化的产品也能让我们在不同的季节都有产出。”蒋维华说,把产业做大做强,建立扶贫工厂,为更多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学技术、学管理。
今年,锄禾公司各种菌类全年总产值超过300万元,西华村长期在基地务工的群众27人,带动70余户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贫困户21户。
锄禾公司的成功模式引起镇安县高度重视。镇安县依托当地食用菌龙头企业,在全县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18个,规模种植香菇500万袋,年产4500吨鲜菇。2019年,实现出口贸易额300万美元,3年后有望实现出口贸易额2000万美元,带动贫困户350户,安置贫困户就业用工240人。
为调动企业就业扶贫积极性,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镇安县还出台了一系列以奖代补、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激励政策。比如,对贫困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的机构,对成功介绍和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企业或机构,由政府按人头进行适当补贴。
为贫困劳动力搭起就业桥,引导群众闯出脱贫致富路。多年来,镇安县谱写“就业创业”文章,为山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打造了新引擎。
新闻推荐
今年已经进入古稀之年的郭正明,是一位痴迷于书法的退休老干部,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不仅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丰富多彩,知名...
镇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