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安县北城社区,有一位做豆腐的“行家”叫张志翔,其与豆腐结缘20多年,做豆腐的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张志翔制作的豆腐干已销到湖北、西安、安康等地,每天有数千斤的销量。张志翔依靠做豆腐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小时候,张志翔家里特别穷,其母亲主要以做豆腐为生。没有吃的时候,一家人就靠吃豆腐渣搅成的糊汤度日。由于家里没钱,张志翔没念过几天书。年轻的时候,他主要打零工,曾饿过肚子,穿过破衣,上过工地,下过煤窑,后来与豆腐结下不解之缘,慢慢过上了好日子。
张志翔在做豆腐之前卖过苦力,但由于体弱没有人要,所以他就子承母业卖起豆腐。当时,卖豆腐的人多,做的豆腐很难卖,往往别人一天卖两担,他才卖一担。为了生存,他就挑着豆腐走街串巷,进机关单位、进家属院。1994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他挑着担子进了政府的院子,看见有两位老人围着火盆烤火,他无意中听到老人的谈话:“你这灰里焐的啥好东西?”其中一位老人刨出一块沾满了灰的东西用手一掰冒着热气,他闻到一股特别的香味。“那不是豆腐吗!”他惊讶地在心里默念了一句。张志翔卖完豆腐回家,脑袋一拍,高兴地大叫起来。“这不就是豆腐干,不就是每年腊月几乎每家都会自制的豆腐干!还没有人卖,我何不做出来卖。”从此,他就与豆腐干“杠”上了。
为了做出更好的豆腐干,他一边卖一边研究,卖不掉的就自己吃,看作什么样的才好吃。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他的豆腐干又好吃又好看,卖的也多了起来。后来,由于销量大增,张志翔就在屋外搭了一个简单的棚子,把铁丝网面积扩大到一米多长,用自己千尝试万摸索的经验小心翼翼地烤着豆腐干,当他把烘烤出来的豆腐干拿出去卖的时候,往往被一抢而光,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他想在本县县城卖得这么好,就去柞水县试试。开始时,他自己挑着担卖,后来就有商贩向他批发,一个月下来,张志翔就赚了5000斤黄豆的钱,当时黄豆才7角一斤。这对他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桶金。
当时,村里人看他卖豆腐干生意好,就纷纷效仿他,甚至有的把自家的钢丝床弄来烤豆腐干。后来一段时间,做豆腐干的人多了,价钱往下滑,从原来的五元钱卖到一元钱,做豆腐干就不赚钱了,大部分人选择了放弃,但张志翔坚持了下来,虽然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处于亏损状态。
世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坚持下来的他也生存了下来,并且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张志翔扩大了豆腐干的生产规模,今年,他注册成立了陕西佳源豆制品有限公司,购买了先进设备,提高了豆腐干的质量。他还办起养猪场、翔运来养猪专业合作社,相继雇用了16人。
张志翔说,自己要把镇安的豆腐干卖到全国,保证质量,利用高科技手段,将豆腐干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让豆腐干走得更远,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波谢非)省委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环境信访问题以来,镇安、丹凤两县对环保督察中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镇安县加强排查整改,确保督察组交办案件迅速查处...
镇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