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袁业艳
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生力军作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地处秦岭腹地的镇安县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贫困山区,2016年,全县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实施“三带四联”脱贫模式,积极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系统性推进、军团化决战,在追赶超越中克难奋进,在改革创新中蓄势崛起。而作为县域经济重要力量的非公经济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灵活出击、全面开花,成为脱贫攻坚战中一支捷报频传的轻骑兵,为提振全县脱贫信心、厚植发展潜力作出重要贡献。
破局,从心开始
“我认为民营企业实力有大小之分,但感恩时代、回馈社会的责任是相同的。商海打拼三十多年,我的心没变过,我永远是大山的女儿。”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座谈会上,陕西秦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荣娥动情道。随着脱贫攻坚战冲锋号角的吹响,县工商联多年来对非公经济教育引导的效果生动地凸显出来。“对于家乡,何时何地我都忘不了、放不下,我们的心永远是热的。”担任镇安县兰花协会副秘书长的阴维在回乡创业之星表彰大会上代表高峰镇11名回乡创业的非公经济人士表态道。
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政府的引导、企业的责任、难舍的乡情和发展的机遇迅速激发非公企业投身全县经济社会追赶超越的热情,但脱贫攻坚的成败在全县贫困人口每家每户、每日每夜的生活中。破局,必须提振信心,让乡亲们从心底看到致富的希望,从思想上摆脱贫困带来的枷锁。为了鼓起乡亲们脱贫的热情,镇安县政企联手,走村入户讲政策、育产业、谋发展。各行各业的非公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寻找商机、打造基地、介绍市场、提供技术。“这和我们以往做生意不一样,我们发展的是扶贫产业,除了企业盈利,肩上更多了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的责任。”从湖北光华组合机床总公司回乡创业的张永明感慨道。“乡亲们,刚才我们参观的金钟村贫困户生态养殖就是我给你们讲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我们有天然的环境,有合格的产品,有稳定的产销渠道,有自己的品牌,这就是我们脱贫致富的路子,希望乡亲们积极参与进来,一起过上好日子。”初春三月,陕西盛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加斌带领镇安县八亩坪村70多户贫困户观摩完云盖寺镇金钟村生态养殖后满怀真诚动员道。“去年就听说这边许多人养鸡赚钱了,刚和一个养鸡户聊了聊,他家以前不比我家好多少,但去年养鸡就赚了近万元,按政策说的收入标准,已经脱贫了,今年我也试试。”刚刚和金钟村养鸡户交流的焦学郑搓搓手有些心动说道。从入户摸底到产业谋划,从文艺汇演到市场分析,从观摩学习到企业分红,政府主力推进,企业示范带动,百姓心里的脱贫致富不再是云中月、镜中花,而是摸得着、看得见的路子。
创新,驱动发展
镇安县所辖148个行政村分布在群山之中,交通不便,贫困户居住分散,要彻底摆脱贫困,依靠传统的农耕、务工和扶贫救助行不通,必须创新生产发展、创新扶贫措施。2016年,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在县工商联的宣传引导下,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分片包扶、落实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增大、方式不断丰富。由政企共同参与的“三带四联”扶贫体系,通过政府及镇安县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资质认定,使企业与贫困户进行联股、联产、联业,实现非公企业由以往单一的捐赠转变为集技术、资金、市场、管理等多种要素为一体的村企合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一致拥护,贫困村“造血”能力显著增强。
“作为镇安本地的一家农产品研发企业,助力脱贫、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们该做的事,但公司要盈利、企业要发展,我们必须找到新的扶贫模式。”在谈到扶贫体会时,雪樱花魔芋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峰这样说道,在“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中,该公司根据自身技术要求高、鲜魔芋需求量大的特点,结合镇安县气候环境优势,采取“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2016年免费开展魔芋种植培训活动16场次3000余人,吸纳650余名农民为魔芋种植合作社成员,引导全县11个镇、23个村从事魔芋种植,带动282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据悉,通过产业带动,2016年,镇安县专业种植、养殖大户累计达到256个,带动贫困户近千户;新发展专业合作社437个,累计达964个,就地解决万余人口就业问题。引进陕西乡野富绅餐饮公司,发展散养土鸡,采取订单养殖,户年均增收7000余元;引进陕西天行健公司,发展红豆杉2万亩,带动贫困户600多户,户年均增收1000多元……2017年,全县所有贫困户都将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
担当,缘于使命
脱贫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持之以恒、系统推进。作为秦岭山区国家级贫困县,镇安县举全县之力追赶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无疑是一场艰苦的战役,同时也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洗礼。扶贫路上,风霜雨雪挡不住走村入户、摸底调查的脚步,酷暑严寒撼不动结亲帮扶、发展产业的决心:年轻的志愿者滑倒在泥泞中,辛苦的包村干部睡在下乡路上,还有重任在肩夜不能寐的脱贫攻坚“指战员”……“娃儿,下雨路滑,雨停了再来。”“小伙子,快进屋喝口水。”“天晚了,吃了饭再走。”“这大老远的,把你们害苦了。”脱贫攻坚决战的多少个日夜,乡亲们心热了,也心痛了。
担当,缘于使命。党员干部扶贫路上一桩桩、一件件生动事迹,进一步激发全县上下脱贫致富的决心、信心。非公经济人士在时代的感召下、在脱贫攻坚的热潮中,与县委、县政府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怀揣着感动在脱贫攻坚广阔的舞台寻求发展,从企业文化到产品运营,从发展定位到红利分配,纷纷向扶贫倾斜。“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会继续孝敬祖父祖母,努力学习,将来一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荣获2016年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的镇安县米粮镇白塔中学张钊同学面对一位位爱心人士的感言。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镇安县非公企业扶贫投入756万元,直接受捐贫困人口1046人。在巩固产业带动、合作共建、生活资助的基础上,各行各业非公企业,充分发挥不同领域在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协会推动、智力支持、就业致富、公益事业、文化队伍建设等多种扶贫方式,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生产技能、科学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将企业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全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全面开花,使贫困户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脱贫”齐头并进、良性循环,成为脱贫攻坚、追赶超越中一支机动灵活、极具战斗力的轻骑兵。
脱贫攻坚还在继续,故事还在继续,感动还在继续。在举国攻坚克难,为“十三五”发展目标倾力奋斗中,在镇安栗乡的热土上,非公经济作为脱贫攻坚战重要的生力军,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有力的步伐驰骋在故土的山山水水、千家万户,不负时代的伟大、使命的光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叶瑛通讯员毛浓林姜琦)近日,镇安县建立“人才之家”智慧信息数据平台,通过在线咨询、网上发布人才需求、播放发布农村实用技术信息等,为人才引进、管理和推介提供便捷服务。镇安县大力实施...
镇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