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 洛南新闻 丹凤新闻 商南新闻 山阳新闻 镇安新闻 柞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商洛市 > 镇安新闻 > 正文

筑牢根基促发展 ——镇安县实施“党建夯基工程”助推科学发展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2016-10-26 00:3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通讯员 谭显根 陈风军 朱荣纬

“你现在到群众家走一走,问一问,老百姓会说,我们的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提起第一书记,米粮镇丰河村支书王邦玺深有感触。

“自从给我们派来了第一书记,大家经常看见他走村入户帮群众解难题,大家有了事情再不用愁没人管了。”眼下,走进镇安,你总能听到老百姓这样的夸赞。

今春以来,镇安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县级领导下基层不要给镇、村打招呼,要先到群众家,察实情、听实话,真正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所困。

起初,商洛市委常委、镇安县委书记李波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基层干部仍然存在着工作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干群关系脱节、群众办事难等问题。于是,县委决定为各村派遣“第一书记”,要求他们到村工作,吃派饭、住农户,拉家常、交朋友,实打实、面对面解决好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米问题”。

因地制宜 实施“党建夯基工程”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但由于境内山大沟深、灾害频繁、贫困面大,导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深入调研后一致认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从表层现象看,存在着结构失衡、环境不优、贫困程度深、财源匮乏、城镇化水平低等突出矛盾。从深层原因看,主要还是部分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服务意识不强、责任担当不够、忧患意识缺失。班子很快达成共识:首先要谋良策、出狠招解决好人的问题。

基于此,该县大力实施以党建夯基、环境创优、扶贫开发、财源建设、城镇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工程”,并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破解一切难题的“总钥匙”。

为了从根子上解决干部名义驻村、包而不抓、抓而不实的现象,镇安县建立干部选任评优注重基层经历和实绩的导向,资源倾斜、重心下移,全力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今年夏季,面对50年一遇的严重旱情,该县米粮镇由镇干部选派到各村的14名“第一村支部书记”,全身心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带领群众维修灌溉设施、疏通灌溉渠道,投入水泵20多台,资金50多万元,把群众的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完善机制 让第一书记工作可查可考

商洛市委常委、镇安县委书记李波介绍,党建夯基的核心是资源下移,强基固根。重点就是要让派驻村一级的“第一书记”,“零距离”解决好群众的具体困难,能领着群众谋发展。

据悉,全县19个镇共选派“第一书记”208名,其中科级领导140名,一般脱产干部68名,全覆盖进驻202个村、6个社区,744名村干部全覆盖包抓1060个村民小组;每个村(社区)落实两名镇干部协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121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帮扶208个村(社区),建立联管联抓工作机制。

县上明确要求“第一书记”履行党的政策“宣传员”、惠民政策“督查员”、联系群众“服务员”三大职责。并出台了检查考核督查方案,建立了明察暗访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县镇人浮于事、村组人才匮乏难题。

下派驻村后,永乐镇栗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显涛,带领村上一班人,在全村成立生态养殖、特色养殖、农家乐、产业园服务、建筑、林果等6个专业合作社,探出一条“合作社承载”的***模式。

庙沟镇完善第一书记的考核办法,建立竞争上岗机制,综合考核全镇前两名的第一书记,优先推荐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蒿坪村第一书记实施以“一线(民情热线)牵民意,二公(公平、公开)树形象,三率(村组干部半年到户率、群众反映问题处理率、群众满意率)打基础,六卡(99长寿卡、99健康卡、99喜庆卡、88圆梦卡、66奠基卡、心连心卡)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夯基”1236工程,让群众真正体验到干部作风好转了。

商洛市委书记胡润泽在镇安调研时,对镇安创新思维,完善机制,推行“第一书记”夯实基层基础的干部管理办法给予了支持。他认为,让干部沉下身子解民困、谋发展,是新时期“三苦”(领导苦帮,干部苦抓,群众苦干)精神在镇安的具体体现,具有群众路线实践的现实意义。

第一书记下派后,县委主要领导对柴坪、庙沟、东川等80%以上镇的“第一书记”进行了突击检查,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履职情况,对发现存在问题的乡镇限期整改。县委各常委和其他县级领导也深入有关村对第一书记履职情况进行了检查调研,促进他们认真履职。

为了解决下派干部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使他们扎根基层务实发展,县上建立了各级书记定期约谈制度,将每月第一周确定为“县委书记开放周”,接待各镇党委书记、镇长,专门听取农村基层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每周一,各镇党委书记专门接待辖区“第一书记”,具体解决他们工作中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一书记来了 群众的忧愁去了

“现在为基层派驻第一书记,每名科级干部都具体夯实一个村,是村上的第一责任人,他们每天在哪里工作,解决了哪些具体问题,就连每顿饭在哪里吃,晚上住在哪里……工作日志里都要显示得清清楚楚,县上领导随时可查可考,逼得干部不得不主动作为。”米粮镇党委书记方德军感慨地说。

杨泗镇拓展延伸第一书记服务载体,下派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兼代理村文书,具体履行便民服务的代办员、民生惠农的监督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实用技术的推广员、经济发展的指导员等“十大员”职责。镇干部蒋涛任桂林村副支书、代理村文书,帮忙化解了三年调解未果的汪、彭两家墓地纠纷积案后,当事人当场感动落泪。

实行干部力量下沉,为村级下派第一书记,变“群众跑路”为“干部跑腿”,变干部被动接受为主动上门服务,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三个多月时间,下派驻村第一书记累计集中宣讲政策1389场次,走访群众3.3万户,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2012个,帮助落实产业发展资金1757.5万元,调处矛盾纠纷427起,从根子上筑牢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采访中,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项制度推行后,干部作风更实了,干部到群众家里的次数多了,群众说事不用到处跑了,基层矛盾纠纷有人管了,脱贫致富有人指导了,对幸福美好生活更有盼头了。

新闻推荐

镇安:“四帮”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通讯员谭显根陈风军李燊松)近日,走进镇安县米粮镇的乡村田间,可以看到机关干部自带被褥住村,甩开膀子与群众同吃同劳动,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这是该县落实“四帮”机制,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

镇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筑牢根基促发展 ——镇安县实施“党建夯基工程”助推科学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