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 记者 刘汇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属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通过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强保障等改革措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目前,各项改革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预防在基层”的改革目标。受到了中、省、市多项表彰奖励,县医改的做法被编入陕西医改白皮书,为将镇安县的医改经验进一步推广,记者近日采访了镇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璩泽涛。
“三个一点”保基础
问: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镇安县在推动医改时如何克服财力不足的困难?
答: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我们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医疗机构负担一点的办法,极尽全力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重点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保障人员工资、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条件。近年来,总投资3.6亿元,完成了县镇村卫生基础建设3.5万平方米,县医院住院楼、中医院医技楼、茅坪等12所镇中心卫生院“安心工程”、米粮等8所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及48个规范化村卫生室投入使用。投资4000余万元购置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10余台。投入1200万元完成了覆盖县、镇、村各级医疗机构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强化财政保障。重点对镇卫生院编内在岗人员工资全额予以保障,对县医院编内在岗人员基本工资的70%、中医院和妇保院编内在岗人员基本工资100%予以保障;对新农合资金、公共卫生资金以及三统一补助资金均予以足额保障。
“改革支付”促保障
问:你们在提高医保水平,调动各方积极性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为了降低筹资成本,方便群众参合,提高筹资效率,我们在全县推行新农合惠农卡“委托协议”筹资方式,参合率历年均达100%,其中“委托协议”筹资方式占80%以上,实现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改革支付方式。推行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模式和报销直通车制度,单病种增加到68个。将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75%以上,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推行新农合与医疗救助无缝衔接。建立了医疗救助“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县所有医疗机构实行“一厅式”办公、“直通车”报销,实现了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新农合补偿的同步结算。
“健康学堂”进乡村
问:在群众还不富裕的情况下,你们是如何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做到让群众少生病的?
答:我们在规范公共卫生管理、强化公共卫生职能上狠下功夫。建立镇村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组建镇级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职能。建立基本公卫政府购买、委托管理、三级联动、绩效支付的管理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疾控、妇幼等专业机构负责公共卫生项目的安排部署、考核督导和经费兑现。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4%,慢性病管理率达95%以上,2013年,镇安县被命名为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完善健康教育模式。巩固以县、镇、村三级健康教育机构为骨架、以农民健康促进协会为载体、以“农村健康学堂”为平台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多管齐下推医改
问: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关键,你们在这方面是如何推进的?
答:按照公益性要求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原则,2013年6月我们探索建立了3家县级公立医院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对公立医院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初步建立了权责明晰、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公立医院监管新架构。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全员聘用制,在县级公立医院聘任院长、副院长12人,聘用中层管理人员224人、医技人员614人。完善绩效考核制,将职工绩效工资的40%作为激励性绩效工资,以工作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内容进行量化考核。目前,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年均收入较改革前提高了30%。推行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管理。在东中西米粮镇、云镇、柴坪镇分别建立分院,力争用3年时间,将3个分院建成三个各100张床位的二级医院规模的区域卫生中心,缓解县级医院压力,方便基层群众就医。积极发展民营医疗机构。为了弥补县公立医院资源不足,引进建成了镇安友谊医院、精神病院两家民营医院,核准床位80张、总投资1500万元。
我县下一步医改工作继续按照“加强村级、巩固镇级、完善县级、提升能力”的改革思路,紧抓全省1市10县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通过提高医疗服务、公卫服务、医疗保障三大能力,解决人才缺乏和投入不足两大难题,不断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谭显根刘道翠“我父亲今年都71岁了,还没领到高龄老人生活补贴,问问怎么回事?”主持人刚介绍完,第一位群众首先向民政办的同志提出疑问。12月12日上午,镇安县第十三期《机关问政》活动在铁厂...
镇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