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多日的秋雨稍微停歇,山阳县西照川镇石佛寺社区的群众不顾地里泥泞,纷纷来到核桃林,你一言我一语甚是热闹。“听说县林业站的老房他们来给做技术培训,我和媳妇都来听听,肯定有好处哩。”脱贫户郭祈宝高兴地说。他家共3亩核桃林,近年来在山阳县林业站的帮助下,科管水平不断提升,核桃亩产从50公斤左右增长到150公斤,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为他们家顺利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举目望去,一个脚穿黄胶鞋的技术员正在4米多高的核桃树顶,示范核桃树整形剪枝技术,这人正是郭祈宝口里的老房——山阳县林业站高级工程师房堂来,只见他在树梢上行动自如,步伐稳健,边示范边讲解,俨然看不出已经58岁。
长期以来,山阳的核桃产业一直存在实生园面积大、产量低、品种杂、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房堂来1982年从商洛农校毕业后,便立志改变这一状况,他一头扎进了山阳的林业事业,一干就是一辈子,用一双双黄胶鞋丈量全县的沟沟壑壑,学习探索并推广核桃高接换优嫁接技术,为山阳核桃产业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2007年,山阳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校地共建”合作协议,建立了山阳县核桃试验示范站,房堂来作为技术干部配合试验站,在山阳县城关镇权塬村大小沟实施核桃高接换优示范工程。工程启动时,农民情绪激动,甚至暴力阻挠,不能接受已经碗口粗马上就要结果的核桃树被拦腰锯掉,致使工程进度缓慢。作为一名老技术干部,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请缨挨家挨户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抢抓嫁接有利时机,最终当年共实施核桃高接换优800亩1.6万多株。经过摸芽、放风、帮扶、施肥等后期管理,嫁接成活率达95%以上,树体生长健壮,第一年甚至有少量挂果,核桃品质大幅提升,用实际效果打消了群众顾虑。
前两年,房堂来利用与试验站业务往来的便利,学会了核桃报纸遮阴套袋保湿插皮舌接技术,还培养农民嫁接能手数百人。从打绳子到削接穗,再到插皮捆扎,每一道工序他都烂熟于心,别人每天打200绳子,他却要打300,这让徒弟们很是佩服。近十年来,他作为山阳县核桃高接换优嫁接专业队队长,带领嫁接队累计完成核桃高接换优16.95万亩,嫁接良种核桃280多万株。截至2019年底,山阳县核桃面积达64.8万亩,核桃已成为山阳优势特色产业。房堂来还亲自组建农民嫁接专业队,多次赴山西、甘肃、湖北及省内的安康、宝鸡的数十个县帮助当地农民实施核桃高接换优1.1万亩,嫁接良种核桃约16万株,实现农民技术创收128万元。
为掌握举肢蛾发生代数,房堂来拖着病腿钻进核桃园刨土筛选举肢蛾虫卵;为尽快解决核桃桑盾介危害,他冒着酷暑给核桃树主干打孔注药;为尽早选育出优良乡土品种以及早日完成核桃遗传资源调查,他的黄胶鞋踏遍了全县所有生长核桃树的地方……他走到哪里,就将核桃科管的重要性宣传到哪里,把技术培训到哪里。近10年来,累计培训贫困户5800多人,带出的徒弟遍及全县18个镇办,成了林农的贴心朋友。通过“传、帮、带”培养了更多的农民技术员,使全县3265户贫困户依托核桃产业稳定增收,实现产业脱贫。
因工作关系,林业站职工穿黄胶鞋很普遍,但房堂来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黄胶鞋不离脚,与之相配的是一身洗得褪色的迷彩服。“高级工程师,好歹也是知识分子嘛,应该注意点形象。”大伙跟他开玩笑,他却憨憨地一笑:“咱这工作你又不是不知道,不是上坡就是过河,不是钻林就是爬树,西装革履的工作起来太不方便了。”
通过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房堂来成了不折不扣的核桃专家。在核桃高接换优技术方面,他研究推广了良种接穗冷藏多层保湿技术,提高了接穗新鲜度,延长了接穗保存时间;探索创新了“核桃接穗全蜡封简易嫁接技术”,替代了“报纸遮阴套袋保湿插皮舌接技术”,简化了嫁接程序,减少了嫁接成本,提高了成活率;完成了山阳县核桃种质资源遗传编目调查,发明推广了便携式防霜冻生烟炉。他先后承担省、市科研与推广项目8项,完成科研成果2项,申请国家专利2项,引进国内、外核桃新品种11个,选育山阳乡土优树5株,获省、市科技奖励2项,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这就是房堂来,一个穿黄胶鞋的核桃专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万瑞王荣金)10月12日,中科院院士张宏福等多名科学家、专家赴山阳县法官镇,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开展调研...
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