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山阳县延坪镇铁炉村,有一位男子4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在当地传为佳话。他叫杨家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相濡以沫的爱情。
和睦家庭突遭病魔
杨家水比老伴大3岁。1980年,杨家水和徐赐霞两人一见钟情,组建了家庭。婚后,两人育有两个儿子,生活美满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4年前,徐赐霞吃完午饭,在楼下晒太阳,坐在椅子上突然晕倒,被热心邻居杨传芳一把抱住,杨家水包车立即把妻子送至山阳县医院,经医院检查,诊断出徐赐霞患有脑梗(脑部出血),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后,由于病情影响,徐赐霞的生活不能自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家庭生活发生巨变,杨家水则不离不弃,守护在妻子身边。所有寻医访药、看护陪伴等大事小情,全部落在杨家水一个人身上。
从无法接受到坦然面对,他不是没有挣扎过,不是没有绝望,但看着日渐衰弱的老伴,杨家水的心在滴血,他不断回忆起两人一起相濡以沫的岁月。
那些温情脉脉的记忆,成为杨家水用心用情陪伴老伴的动力。因为病痛,老伴每年往返山阳县医院住院4次,必须日日喝药,她的脾气也变得有些焦虑。杨家水不仅要安抚老伴,还要回老家做饭,打扫房子卫生,陪伴老伴散步……
收拾家是个细致活,杨家水自小勤劳。4年来,所有的家务都由他扛。老伴上下楼梯也要人扶,走不好就会摔倒,杨家水一刻也不敢离开,悉心照顾。
“没有他,我就不能活……”老伴徐赐霞的一句话让杨家水泪水盈眶。被人需要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幸福。须臾不可离开人的老伴,不仅生活上需要杨家水的时刻陪护,在精神上,也需要杨家水的安慰和呵护。
肩扛重担不离不弃
承诺说出来简单,可妻子出院后的康复之路却漫漫无期。为了让妻子早日康复,杨家水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家里大部分收入都用在给妻子吃药看病上。大儿媳看到家里贫穷,选择与杨家水大儿子杨贵离婚。
杨家水每天除了接送孙子、孙女上学之外,还要收拾家务、洗菜做饭,帮妻子翻身、擦洗。每天睡觉前,要为妻子做全身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
为增强妻子体质,只要天气好,杨家水都会扶妻子到楼下晒晒太阳。长时间躺在床上,杨家水担心妻子肌肉出现萎缩,他便听从医生建议,自己制造“康复仪器”。妻子先前在医院做康复训练的时候,他在医院看到过类似的贴在墙面上的、可以用手抓住坚持站立锻炼的器械。
杨家水测量了尺寸,找师傅焊制了一个“架子”固定到阳台上,从上往下有多个扶手,徐赐霞站立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位置的抓手。这一项是最辛苦的。“她虽然个子瘦小,但是体重100多斤,扶她一次我一身汗,开始的时候一步都走不了,从床边站起来都困难。”杨家水说。
真情付出出现转机
患病后,妻子特别敏感,会无缘无故发点小脾气,每当这个时候,杨家水就耐心疏导,告诉妻子家里发生的每一点细小变化、村里发生的新鲜事,并给老伴讲故事、读新闻。生怕心情不好影响病情。此外,杨家水还在菜园子种各种蔬菜,大葱与蒜苗、香菜、红萝卜等。为了照顾这个家,杨家水从不出远门,即使偶尔外出办事、看病,他也会把妻子委托给邻居,匆忙办完后就赶回家照顾妻子。
在杨家水的精心照料和耐心引导下,徐赐霞一天天好起来。天气晴朗时,徐赐霞能手扶栏杆下楼晒太阳,还能动手煮面条了。
徐赐霞说:“这么多年来,丈夫一直守在我身边,特别辛苦,一有时间就想着给我做吃的。他没时间逛街,自己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小儿子已经参加工作,一有时间就从外地赶回来看母亲。
患难见真情。杨家水4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妻子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人。只要提起杨家水,大家都会赞不绝口。
杨家水用挚爱和坚强撑起这个不幸却温暖的小家,践行了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可富席阳斌)3月27日,山阳县农村供水管理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同日中村分公司和该县239个村级供水服务站同步挂牌成立...
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