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不敢想象,我开上了小汽车,这得好好谢谢扶贫局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要不是他们的帮助,我现在还为基本生活发愁呢。”山阳县食用菌种植大户张朝忠真诚地说道。
地处秦岭南麓的山阳县,是陕西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自脱贫攻坚启动以来,山阳县扶贫局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探索出一条招企兴业富民兴县的产业扶贫新路径。
发展产业全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化
“针对地域实际,我们充分利用地域特点,重点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畜禽、林果‘四个全产业链’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蜂、光伏、旅游等产业,大力发展技能就业和电商产业,有效推动产业链条全面发展。”山阳县扶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创新推行‘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即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三大带动’,金融帮扶、科技帮扶、营销帮扶‘三大创新’,形成了大小共存、强弱互补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山阳县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专业合作社776个,能人大户316户,成立山阳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公司,设立产业专项资金1.2亿元,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6.8亿元。2.53万户9.84万人受益于产业扶贫,2.41万户贫困户实现中长期产业全覆盖。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脱贫新动力
“通过这个农光互补产业园提供的帮助,我家今年纯收入不会低于7万元的,这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啊。”参加联村“农光互补”产业园帮扶对象的杨宪田激动地说着。
产业链发展起来了,怎样让村集体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山阳县通过积极调研,推行“2+X”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户的收益。
“2”就是建成两个产业园,即联村“农光互补”产业园和金鸡扶贫产业园;“X”就是每个贫困村安排8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自主发展壮大1-2项村集体经济。
据了解,“2+X”模式可为每村提供5万元以上的资金,全县每年达到2000余万元,有力盘活村集体经济,为脱贫工作提供新鲜动力。
放弃“填鸭式”方法,山阳县因地制宜,充分结合每村特性,想方设法开发村级公共服务扶贫公益岗位,进一步扩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据统计,山阳县先后共开发村级公共服务扶贫公益岗位2345个,岗位补贴不低于每月500元。“以本村村民为主,我们设立的这个村级公共服务扶贫公益岗位,不仅包括有保洁员的职位,还有普法宣传员、电影放映员、治安协管员、生态护林员等岗位,通过劳动获得经济回报,实现贫困家庭人口就地安置,鼓励贫困户参与村级公共服务管理,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山阳县扶贫局工作人员高瑞兴致勃勃地介绍着村级公共服务扶贫公益岗位。
屈传斌本报记者魏彤
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