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宋文超记者王永锋
6月的枫树村,花红柳绿。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浩瀚的绿海中,一条蜿蜒的盘山路,通向山上的茶园,空气中不时飘过淡淡茶香。这些茶园,寄托着217户村民致富的希望。
全国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商洛市“三变”改革示范村、山阳县“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村……枫树村变了!说起村上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会提起第一书记——郭文辉。
枫树村位于山阳县中南部,距县城80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217户886人,耕地905亩,林地1万余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茶叶种植和劳务输出。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399人,属于山阳县3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6年4月,山阳县气象局办公室主任郭文辉,被组织派往山阳县延坪镇枫树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组织选派我驻村帮扶,是对我的信任,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郭文辉如是说。
初到枫树村,郭文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摸清枫树村的“家底”。他们对村上的产业结构、集体经济、党支部和村委会人员结构情况,以及全村贫困状况进行了摸底,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年度脱贫规划》。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郭文辉深知,抓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他组织开展各种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15场次、文艺演出6场次,参会群众2300余人次,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我们刚来的时候,村办企业延丰茶厂管理落后,效益差,村集体经济处于半瘫痪状况;基础设施落后,全村虽有6500亩老茶园,但都位于高山之上,茶园到山下道路不通,茶叶种植难、采摘难、销售难,严重影响茶园效益,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郭文辉说。
围绕茶叶产业,郭文辉积极探索“三带三创”模式,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股、就业等方式参与村上5家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协调相关企业、合作社为村民免费提供茶叶种子15余万公斤,新建茶园2500余亩。同时,为茶园建设了自动气象观测站,提供茶叶防霜冻、春茶采收期预报等气象服务,通过气象科技手段帮助茶农科学生产,成为商洛市“气象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
为解决茶叶种植难、采摘难、销售难问题,郭文辉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修筑了21.9公里的产业路。在发展茶叶产业的同时,郭文辉发动群众种植黄芪、何首乌等中药材300亩,养殖生态猪325头、中华蜂30箱,逐步形成了茶产业持续增收,中药材种植稳定增收,猪、蜂养殖快速增收的产业发展态势。2018年,枫树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27万元,首次为村民分红11.18万元,完成了72户286人的减贫任务,顺利通过了省市脱贫攻坚验收,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目标。
凭着不怕苦、敢担当、勇者胜的劲头,这位80后的第一书记硬是让一个深度贫困村彻底改头换面,旧貌换新颜。如今的枫树村,人人安居乐业,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由于扶贫工作突出,2017年郭文辉被山阳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优秀第一书记”;2018年被商洛市委表彰为全市“优秀第一书记”。
3年来,枫树村的一草一木见证了郭文辉的坚守。每当谈起枫树村的变化时他便忍不住眉飞色舞,而提起家人,他的眼里流淌着难以掩饰的愧疚。妻子分娩时,他不在身边,宝宝满月了才见到第一面;父母搬家了,他竟全然不知、一脸茫然;妈妈过生日,亲朋好友都在,唯独少了儿子的陪伴……郭文辉心系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他用无私的奉献使自己的青春在扶贫路上熠熠生辉。
新闻推荐
三秦科技群英传 寻找尾矿利用新途径 记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副教授崔孝炜
今年30岁的崔孝炜看起来成熟稳重,语音浑厚低沉,语气坚定有力。他有一双睿智的眼睛,镶嵌在红润的面颊上。他思维活跃,谈起学术...
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